蟬覺 第28章 農林_頁2
紹了李彬所說曲縣農林牧漁中的現狀,希望大家獻策獻力,省府一定大力扶持產業助經,產學研究。林業部門有曲縣的地勢地形資料,也做了介紹。然後就是教授們參與討論,李彬與農林相關部門回答,氣氛熱烈,對曲縣山丘林地資源的經濟提升覺得可行。建議省府牽頭組隊進行專項調研。吳副領導說道:「今天這個會,是省府牽頭的。但是這個調研,省府不牽這個頭,由兩所學校的教授自已組隊到曲縣調研,希望專家組能和曲縣當地政府結成隊子,以研助產,以產興學。「
然後一指李彬道:「李先生是曲縣人,想為曲縣的鄉親們造福,會全力資助專家組一切費用,也會盡全力提供改造、提升的資金需求,不會讓大家的研究得不到實踐施展。「
這人領導介紹是介紹了,但沒聽說過,吳副領導這背書是不是有點大?看大家疑惑的眼光,吳副領導又解釋道:「大家不用懷疑李先生的實力,兩所大學研究生、博士生的最新補助就來自於他的支持,一個月前又個人資助了德泉理工,還有許多,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
頓時會議室的氣氛就不一樣了,一眾學校領導和教授眼裏就象裝了勾子,恨不得把李彬勾進懷。
李彬站起來鞠了躬,向兩位學校領導和教授說道:「我代表個人向兩所學校的領導和教授致謝,我個人承諾提供曲縣調研的一切費用,也希望學校考慮在曲縣設立產學研基地,幫助農業山區縣摸索出更具經濟可行的路子。「
曲縣的平原地帶的產出隨市場需求改變很快,投入少,產出效益好,生產主體會自主隨市場變比,所以平原地帶人均收益變化明顯。山區丘陵地帶的變化就緩慢了許多,象桔、李、桃、栗、柚、這些大多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投入的品種,絕大部分已經不被市場接受。沒有效益,投入大,回收周期長,大家改良的心思也就淡了,寧願出去打工,一年下來好歹能見到幾個錢。而松、杉更是需要二三十年才能成林、成材,現成的變現欲望都強烈,但要長周期投入都沒興趣。象草頭坡幾塊林子被轉入私人承包自留林,一砍了之,至於恢養情況全要靠老天幫忙。這些林子在李彬的印象中,那是成百上千的村民共同種植,然後一年一年分片護養起來的。現在也需要摸索出一條能給當地村民帶來效益的山林經濟,又能儘可能的把這些老林子保留下來,這都需要專業人士來做市場調研、技術調研,以及可靠的資金後續投入。靠山民自已的專業水準和手中的三瓜兩棗不現實,這需要一個由當地政府牽頭,多方合作的方案來實現。現在最困難的資金來源李彬解決,技術市場分析由學校完成,最後就需要政府引導解決三方利益問題以保證後續的持續性發展。
省府鼓勵支持摸索出一條路子,可以給全省參考。縣府牽頭介入,能為縣裏大規模的老百姓增收,也能為財政做出貢獻。現在如果有產研基地,讓老百姓能眼見為實,有技術支撐,有資金支持,有市場擺在那裏,李彬覺得大家沒道理不動。
所以李彬承諾道:「兩所學校在曲縣的產研基地我個人全部承擔一切費用,先期為兩所學校各資助三十億…「,頓時掌聲如雷。不激動不行啊,兩所學校每年財政撥款經費十五六個億,這一下兩年的額外經費就來了,後續的產研基地還有持續性收益,現在政府估計不讓做都不行了。
會議是很成功的,李彬的六十個億當天就進了校財務,第二天調研安排計劃就到了李彬手上,陳冬海由吳副領導直接聯繫,縣裏肯定是有接待有安排,但李彬還是想跟蹤一段時間。加上他預感突破過了一百,金融公司的事大體上一周兩次就能解決,平時只要對金額較大的投入多關注,最近也沒有大行情的苗頭,空餘時間還是很多的。
中間李彬回了幾次曲縣,一個人去,實地看了幾次心裏有數,私下和陳冬海也溝通過,幾方目標統一,進度不錯。縣政府根據兩所學校的要求,協調出了好幾片地帶供建產學研基地。李彬也成立了個小公司,招了幾個人,放了幾十個億在帳面,專門負責這一塊的對接推進。沒指望賺錢,但希望錢不白花。老家周邊的幾塊老林子,已經全部收歸縣裏,建立林站,專人負責,李彬提供了資金支持。回到家聽老爺子感嘆了一翻,政府終於做了件像樣的事,李彬全當表揚自已了。
啤酒廠地塊的標,陳冬海做得還算講究,30.16億的開標,算是給各方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