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紀豪門 第413章 香港電影產業春天的到來_頁2
更新:11-11 07:54 作者:水下野魚 分類:都市小說
物業的核心目的還是為了電影行業,所以物業的歸屬是長興電影公司,但長興電影公司肯定是拿不出這筆錢的,因此,楊文東從長興實業調集了300萬美元,注入長興電影公司。
隨後在長興金融公司、香港一家國際法務公司的合作下,長興電影公司成功的與新加坡華僑銀行及渣打銀行簽下合作,共同借貸1000萬美元,購入陸家手中的82家院線及其物業。
至此,長興集團在東南亞也就有了自己的基本盤。
11月10日,完成交易後,楊文東便又帶着一行人,再次來到了新加坡首都影院的辦公室,看着窗外人前來看電影的風景,笑說道:「現在我們長興院線的影院數量,一次性就增加2倍了。」
「是的,我們在香港,也就40多家影院。」鄒紋懷也說道:「這筆交易,足以保證未來我們自己的每一部電影公司,都能賺到翻倍的利潤;
自己有院線,可比賣外阜賺的多多了,而且回報多了,我們也有足夠的資金,拍出更多的電影。」
「那你覺得我們如今跟邵氏,誰強一點?」楊文東笑問道。
鄒紋懷頓了頓說道:「如果不考慮楊生您的支持,我們與邵氏其實還是半斤八兩的,邵氏的院線雖然沒有我們的大,位置也不好,但他們數量更多,且早期的宣傳也比較久了,票價也便宜。
我們這邊就算經營的更好,可因為價位不一樣、院線位置也有限制,所以不太可能影響到邵氏的基本盤。」
「的確,陸雲濤與我的商業邏輯一樣,現在我們都是與邵氏院線錯開競爭的,不管是香港還是東南亞。」楊文東點點頭,又道:「不過這樣也好,有競爭才有動力,如果只剩下一家獨大,那反而失去了創新精神。」
任何工業產業、服務業甚至是藝術,如果沒有對手,那必然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這一點,在人類商業史上、甚至國家層面,都是屢見不鮮。
如果自己的目的只是為了靠着香港電影賺點錢,那想辦法擊敗競爭對手然後自己壟斷,那也是個思路;可他的目的是為了創作更多的優質電影,那有競爭對手反而更好。
「明白,邵氏那邊,的確也很有實力。」鄒紋懷說道:「這幾年,他們也拍攝出來一些不錯的電影。」
「這樣才好。」楊文東又說道:「另外,回去香港之後,公佈這件事,然後告知所有的香港電影公司,我長興院線在海外的影院,也會優先考慮香港的電影,外阜這一塊,只要他們的電影能夠讓我院線賺錢,那肯定會比以前高不少。」
外阜是很難賣的,因為外阜的核心就是賣給海外的華人院線所在地;但這幾樣又被邵氏及以前陸氏控制了一半以上,且他們還只播放自己的電影,因此,除了灣灣,其他電影公司不是小爆款,就別想賣到東南亞,又或者只能被陸氏邵氏一起聯手打壓價格。
如今自己控制了曾經陸雲濤的院線,那幫助自己的電影也是應該的,但也絕對不會只播放自己的電影公司,這樣極容易阻礙自己的創新。
「這樣的話,對香港電影公司的確是好消息。」鄒紋懷頓了頓說道:「只是這樣做,會不會傷害我們自己電影公司的利益。」楊文東搖搖頭說道:「百花齊放才是開,想要香港電影變的足夠好,那就我們與邵氏兩家是不夠的;
至於影響我們自己,不用太擔心,本身目前我們的電影產出就不多,不像邵氏與之前陸氏,這邊肯定會要足夠電影播放的;
等以後我們自己電影多了也不必擔心,因為我也會在未來繼續宅東南亞擴張院線,那個時候屏幕能分給我們自己的也會更多。」
今天收購陸氏選線只是自己的第一步,未來肯定還是要在東南亞擴張的,一個是為了香港電影,二個也是要分一杯東南亞經濟發展的羹
「好的,我們自己的電影,也的確不夠這麼多院線的需求。」鄒紋懷又問:「那邵氏的電影?」
楊文東笑說道:「那當然不行,除非他們答應我們的電影能去他的院線,那就大家一起公平競爭。」
一般大一點的現代政府管理下,院線與電影公司是不能一家的,比如現在的美國,荷里活就不准控制院線,連分發公司也需要獨立.當然,80年代後為了發展經濟,又放鬆管控了。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