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貴公子 第二百九十一章:千年未有之變局_頁2
更新:09-15 20:23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分類:軍事小說
自發將沒有功名的人排斥在外,形成一個封閉的鄙視鏈,而後佼佼者登上舞台,憑藉着廣泛的群眾基礎,譬如大量的舉人和秀才的支持,開始推動整個大唐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誰也不知,這樣的做法是好是壞。
可至少,它在動。
消息一出,自是滿朝譁然。
陛下此舉,顯然讓許多人瞠目結舌。
不過,李世民顯然還是給世族留了一道口子,畢竟當下識文斷字,終究還是這些世族的專利,至少現今而言,世族子弟中試的幾率很大。
以至於,雖然很多人看出來,憑藉着恩蔭和推薦入選為官,將來勢必會被排擠,甚至沒有功名的人,在朝班中將日益的邊緣化,世族們已經開始抱怨。
可至少……這些怨憤,倒不至化為推翻大唐的動力。
何況當今皇上,是馬上得來的天下,軍中的將軍,十之八九,都是他親自帶出來的,在軍中的威望之高,不是尋常天子可比。
真想有什麼輕舉妄動,也不過是彈指間灰飛煙滅罷了。
只是還是有許多大臣上了奏疏,反對了科舉之事。
當然,也未必沒有贊成的人,魏徵為首的一批大臣,也表示了支持,認為這是寒門進身的道路,未嘗不可嘗試。
此後,一則則關於科舉考試的章程開始昭示天下,科舉舞弊將視為形同謀反罪論處,各州縣官員,也確定了權責。
為了推進這項科舉的工作,朝廷派出了大量的御史,開始巡視四方。
李世民連續舉行了七天的朝會,第一天的時候,有上百人出班反對,李世民當殿責罵這些反對的大臣,並且將為首的人流放嶺南。
第二日,反對的人就少了,只是旁敲側擊,表達了一些牢騷。
李世民又精神奕奕的當殿責罵了足足三個時辰,口若懸河。
到了第三日、第四日……
那些反對冒出頭來的,紛紛被人彈劾,查出他們的過失,有的直接被罷官處置,有的則直接下獄治罪了。
直到了第七日,百官紛紛表示,科舉有益於國家,實乃善政,此大唐與前朝之別也。
大家紛紛舉例了歷朝歷代興亡的得失,無不讚頌陛下的聖明,有此科舉作為國策,大唐將興。
群臣表示了歡欣鼓舞,當然……李世民覺得有幾個傢伙,雖也唱讚歌,卻有陰陽怪氣之嫌,於是又當殿大罵。
陳正泰也跟着大隊,連續參加了七次朝會,七次啊,耳朵里盡都是恩師痛責大臣的話,從三皇五帝一直罵到了隋煬帝,上下三千年,舉出無數事例,然後還要從別人的家族起源開始罵起,你楊氏當初不就是漢高祖擊項羽,跑去分了項羽屍首才得了大功,被封了候的嗎?什麼詩書傳家,若無當初這個立下了分屍戰功的祖先,何來你們今日。你們王家……
陳正泰有點懷疑人生了,恩師充沛的體力,是這連續七場朝會的物質保證,似乎凡事他一旦鐵了心,便決計不會容人質疑了,誰敢質疑,不但撕破了臉皮,當殿羞辱,還要想方設法尋找罪過,罷黜下獄。
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從前溫和的面貌都是騙人的,一旦觸及到了根本的利益,恩師不會介意再來一次玄武門。
世俗的道德,根本不是評價帝王的標準。
陳正泰下了朝後,還是覺得自己的耳朵嗡嗡嗡的響着,恩師的那些厲聲斥責似乎還在耳中繚繞,他也只好苦笑以對,這真的很剛哪,他也只能一個服字。
其實他倒是希望將科舉的內容變成課本的內容的。
不過顯然,哪怕李世民,也未必能真心實意的完全認同課本中的那一套。
上千年的積習,豈是說改就改。
能增加一些通識的題,就已算是很給臉了。
陳正泰回了二皮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所有教師們招攬來。
顯然……朝廷改弦更張,學堂要生存,就不得不變了。
古人們表面上說話都很好聽,其實和後世沒有什麼分別,雖然大道理,大家都能講,可實際上大家都是現實主義者。
就如現在求神拜佛很流行一般,可若是那些和尚和道人們說一句求神拜佛只是淨化心靈,不能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