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姜星火朱棣 第三百一十六章 四書_頁2
更新:07-29 06:06 作者:姜星火朱棣 分類:軍事小說
年大將軍炮等命名早就在明軍內部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了。
只不過火繩槍這東西看着簡單,想要做到定產的標準,還需要各種設計、測試、修改,以及考慮鑄造工藝水平,所以一時半會兒還造不出來,稅卒衛的士卒們,只能拿着以前的火銃,以及帶銃刀的木槍先練練了。
火炮方面,則是陷入了「士卒缺乏知識無法學習基礎炮兵操作」「軍校生有知識但不願意干炮兵」的怪圈,姜星火分身乏術,又沒辦法花一段時間培訓第一批炮兵。
靖難勛貴們出身中下級軍官,他們的子弟文盲率比較高,但洪武開國勛貴的子弟們普遍還是念過不少書的,所以眼下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留幾本最近編撰好的書,看看能不能靠這些軍校生自己領悟一下。
近處望去,軍校之中燈火通明,外圍的稅卒衛軍營里的無數帳篷如同一片巨大的森林般,守護着中間的這些建築。
這裏,乃是大明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武學、軍校!
校門前,豎立着兩尊足有數尺高的漢白玉石獅子雕像。
便是二獅銜珠,四目圓睜,栩栩如生。
而那兩個石獅子雕像前,站着一隊警戒的軍校生,身披鎧甲,手持利刃,刀鋒寒冽。
他們,皆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是大明下一代的軍官。
「國師大人!」
看見姜星火走近,軍校生們紛紛行禮,聲音洪亮整齊。
而這一幕落在王斌眼中,心中不由地有些訝然。
顯然,祈雨過後,在勛貴子弟們的心目中,國師的威嚴已經初步樹立了。
這些軍校生雖然裝扮算是行伍中人,但他們跟稅卒衛的老兵相比,恐怕仍舊有着不小的差距。
但跟國子監一樣,大明皇家軍官學校,雖然名義上的監正/校長不是皇帝本人,可他們都算作某種意義上的天子門生.朱棣之前不是沒動過自己當校長的念頭,但文官們在這種細枝末節的問題上,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憑啥皇帝這麼偏愛軍校,也沒見哪個皇帝親自擔任國子監監正啊?
所以,現在軍校的校長,是老資歷的將軍,淇國公丘福。
丘福的執教理念跟姜星火又不太一樣。
好吧,這裏又涉及到軍校的教育理念問題,或者說,宋元武學以降,軍官培養理念就是一坨屎。
按丘福的想法,軍校生自然該是能掄大刀、舉石鎖的,至於什麼韜略兵法,學學《孫子兵法》《六韜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就行了。
而姜星火的教育理念則完全相反。
既然是培養軍官,那麼身體素質當然需要有所要求,但絕不是最重要的條件。
什麼是最重要的條件?學習韜略兵法嗎?
也不是。
那東西是給高級將帥學的,而軍校生培養出來,是基層軍官,未來大部分會長時間停留在中層軍官這個階段,是大明軍隊的骨幹,但這些骨幹,恰恰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鑽研這些高級將帥研究的東西,他們更需要的是指導他們策劃、指揮具體戰役和戰鬥的教材。
其他的步兵、騎兵的教材,姜星火沒有這個能力編寫,但是火銃兵和未來的火銃胸甲騎兵,以及炮兵,姜星火是有能力編出實戰化教材的.先解決有無的問題,稍後可以一版一版地改進。
但現在軍校里的問題則是,經過靖難之役的實戰檢驗,「騎兵為王」的軍事理念深入人心,騎兵瞧不起步兵,步兵瞧不起火銃兵,火銃兵瞧不起炮兵。
從抽調來的教師到下面的軍校生,都是這個想法,思潮一時間難以扭轉
稅卒衛里的士卒,尚且能服從朱高煦的命令,轉行當火銃兵和炮兵,那是因為稅卒衛里,朱高煦說了算。
可軍校里不是,姜星火雖然地位崇高,可話語權卻並不高.此時的大明軍中最講究戰功資歷,姜星火一點戰功都沒有,憑什麼讓這些久經沙場的侯伯聽你在軍事領域指點?
靖難之役已經驗證了,精銳騎兵包打天下,憑什麼你讓火銃兵和火炮兵騎到頭上來?
伱說火銃兵和火炮兵未來多厲害沒有用,得拿出真東西來。
偏偏現在,沒有培訓好火器部隊的軍官,又無法來證明理論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