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佑明 第四百四十三章 佛寺當整_頁2
更新:07-19 10:06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軍事小說
朱翊鈞說後就瞅了王錫爵和許國等內閣閣臣一眼,然後又對申時行說:「第一批礦利所惠之民到底有限,當繼續開發外利,增加國帑與百姓收入,為全天下的子民能讀書做準備。」
「陛下說的是,眼下要富國惠民,亦當繼續讓天下士民取利的方式從對內經營轉為對外經營為主,如此首先要做的,目前已經不再是立信,畢竟第一批礦利的認購劵已讓天下士民相信朝廷的本意,現在要做的是整頓佛寺。」
申時行言道。
「整頓佛寺?」
朱翊鈞問了一句。
這讓朱翊鈞想起了,張鯨在密報中提到的江南官紳士大夫們,密謀讓京中權貴想辦法讓自己免天下佛寺賦稅的事。
朱翊鈞本是打算只要誰敢提這事就將其下獄讓錦衣衛嚴查的,甚至因為潞王先提了此事,他都讓錦衣衛去調查了。
而如今,申時行再次提起,讓朱翊鈞再次意識到,佛寺影響大明長遠發展的情況,的確可能已到非解決不可的時候。
畢竟佛寺不是單單在意識形態方面影響很多人,也不是一個佛寺那麼簡單,他背後更關鍵的是佛寺在金融集資與放貸方面對朝廷,形成了很大的挑戰!
因為許多權貴豪紳大戶為避免自己資產被朝廷查收,尤其是灰色資產,甚至是巧取豪奪來的不合法資產,基本上都會以捐建佛寺等名義,使這筆資產變成了諸多善男信女捐建給佛寺的資產。
除此之外,權貴豪紳們往往也會利用佛寺僧道更容易受百姓信任,且不易被官府朝廷盯上,而使其替自己放貸置產。
所以,朝廷要集更多民間資本用於開發外利,使天下權貴士民發財的方式通過對內剝削變成對外剝削為主,那就需要先整頓佛寺,逼這些民間資本流向朝廷,然後由朝廷組織起來去參與對外開發。
「回陛下,內閣制策司會同六部有司調查後報曰:天下僧尼道士女冠在洪武五年不過凡五萬七千二百餘人,如今已增至一百八十萬六千五百餘人,這還只是有度牒者;而無度牒者之家廟私庵中僧尼不知多少。」
「而佛寺道庵等所佔良田也達三百五十多萬頃,這還只是明面上清丈出來得知的數字,隱匿之田不知多少。」
「據調查,宛平一縣就有寺庵七百餘所,僧尼有三萬多人,不事生產,而宛平縣能納稅繳丁銀者已不足六成!」
「還有,如宣府隆福、清泉、時恩三寺佔地就達五千三百餘頃,已幾乎盡宣府之田!想必內地名剎大寺佔地更為可怕!」
「故而,世廟時就有人嘆曰:今賢良公祠或朽陋不支,唯仙宮佛殿蔽日造雲;宗室士人多無百畝之人,唯僧道之田遍天下。」
「世廟時,尚如此,如今本朝改制抑豪右十餘年,只會更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