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271章 清朝中興柱石駱秉章 晚清第一清官的傳奇人生_頁3
河,進而直取成都。然而,由駱秉章策劃的防禦體系已經準備就緒,清軍、湘軍以及土司的「夷兵」組成了一個堅固的防線,嚴陣以待。
農曆四月初四(公曆5月21日),石達開的部隊開始嘗試渡過大渡河。當太平軍的筏子處於河流中心,即一半的兵力已經渡過河流時,駱秉章指揮的清軍突然發動了攻擊,使用槍炮對太平軍進行了連環襲擊。由於突然襲擊,加上河流湍急,石達開的部隊遭受了重大損失。
到了農曆四月十二日(公曆5月29日),清軍成功奪取了馬鞍山,切斷了太平軍的糧食供應線,使得石達開的部隊陷入了絕境。面對這樣的局面,石達開決定嘗試與駱秉章談判,以個人的生死換取部下的生存機會。駱秉章同意了石達開的要求,並派遣楊應剛前往石達開的大營進行遊說,試圖說服石達開放棄抵抗,解甲歸田。
石達開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與駱秉章簽訂了協議。然而,在石達開投降後,駱秉章並未遵守承諾,反而將石達開逮捕。石達開的部下在繳械投誠後,大部分被遣散,但仍有約兩千人在大樹堡寺廟被安置。令人遺憾的是,駱秉章在一個夜晚將這部分人全部剿滅。
六、炙手可熱
同治二年(1863年),隨着石達開的被捕和最終在成都被凌遲處死,駱秉章在西南地區的影響力達到了頂峰。石達開的失敗和處決,不僅象徵着太平天國運動在西南方向上的終結,也標誌着駱秉章個人威望和地位的空前提升。為此,清廷再次嘉獎駱秉章,授予他太子太保的榮譽職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隨着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的陷落,清廷開始了大規模的論功行賞。駱秉章因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的貢獻,被加恩賞賜一等輕車都尉的世職,並被賜予雙眼花翎,這是一項極高的榮譽,象徵着他作為清廷功臣的地位。
隨着地位的提升,駱秉章的職責也隨之增加。同治六年(1867年),他被晉升為四川總督,併兼任協辦大學士,成為當時政壇上的一位重量級人物。這一時期,駱秉章的政治影響力甚至超越了他的行政轄區,擴展到了整個西南乃至全國範圍。朝廷在制定重大政策時,會諮詢駱秉章的意見;雲南、貴州、陝西、甘肅等省份的重要人事任命和政務安排也會事先徵求他的看法。駱秉章與曾國藩並稱為當時清廷的兩大支柱,他們的意見對清廷決策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駱秉章的聲譽不僅體現在政治領域,也體現在他對於地方治理的貢獻。在西南地區,駱秉章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恢復社會秩序和發展生產的政策,包括整頓吏治、減輕賦稅、興修水利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方的困境,贏得了民心。
然而,多年的辛勞征戰也使駱秉章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特別是眼疾日益加重。駱秉章多次上書請求辭官歸鄉,但皇帝考慮到他「老成碩望、調度有方」,始終未予批准,反而要求他「力疾視事」,僅給予了短暫的假期以供休養。
七、病逝任上
同治六年(1867年)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公曆12月12日),駱秉章因病去世,享年74歲。他的逝世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同時也是對其一生功績的總結。清政府為了表彰他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平定西南地區動亂中的貢獻,追贈他為太子太傅,並允許將其靈位入祀良祠,賜予他「文忠」的諡號,以示對其品德和功勳的肯定。
駱秉章去世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四川乃至全國,引起了廣泛的哀悼。民眾自發地舉行了各種悼念活動,市場停業,人們穿着白色喪服,以此表達對這位深受尊敬的地方官的哀思。當駱秉章的靈柩經過街道時,哀悼之聲連綿不斷,場面極為感人。由於悼念活動的規模過於宏大,官府擔心可能出現失控的情況,因此採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但這反而引發了民眾的不滿,幾乎釀成了一場風波。
《清史稿》中對駱秉章逝世後的民眾反應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四川人民感激他為平息叛亂、拯救民眾於水火之中所做的努力。在民眾心中,駱秉章的形象如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唐代的韋皋一般崇高,被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