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78章 劉國軒:風雲際會與台灣的明鄭時代_頁2
他總督諸軍及行事便宜之權,劉國軒面臨着嚴峻的挑戰——鄭軍在福建地區幾乎喪失了所有領地。面對如此不利的局面,劉國軒並沒有退縮,而是迅速組織起軍隊,採取了一系列大膽的戰略行動。
劉國軒率領鄭軍出擊,接連取得了江東橋、祖頭山等戰役的勝利,攻克了平和、漳平等縣,並進圍海澄。清軍聞訊後,紛紛派遣援兵,試圖阻止鄭軍的攻勢。面對強大的敵人,劉國軒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採取靈活多變的戰術,水陸交替作戰,讓清軍疲於奔命。經過長達八十三天的圍攻,劉國軒終於在六月初十日攻破了海澄,清軍守將段應舉、穆黑林自縊身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後,鄭軍乘勝追擊,相繼攻佔了長泰、同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等縣,並對泉州形成了圍攻之勢。鄭經見狀,於同年七月封劉國軒為武平伯、征北將軍,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然而,圍攻泉州兩個月後,清軍的援兵陸續到達,劉國軒不得不調整戰略,指揮軍隊應對清軍的攻勢。
同年九月十九日,劉國軒與耿精忠等清軍將領在長泰進行了一場激戰,結果鄭軍敗退,劉國軒憑藉深溝高壘,退守海澄。這次失利給鄭軍帶來了不小的打擊,但劉國軒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努力維持軍隊的士氣。
1679年,面對清廷實行的遷界禁海政策,鄭軍的糧餉來源受到了嚴重威脅,金門和廈門兩地的居民負擔加重,怨聲載道。為了緩解百姓的壓力,劉國軒自請停發自己的俸祿,並為麾下士兵提供三個月的額外軍餉。其他將領如吳淑、何佑、江勝、林升等人也跟隨劉國軒的腳步,自請停發俸祿,共同分擔困難。
同年七月,劉國軒僅用一夜的時間就築起了潯尾寨,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組織能力。十月,他又着手修建丙州城,但尚未完工就遭遇了清軍數萬大軍的襲擊。面對強敵,劉國軒率領數千士兵堅守陣地,英勇抵抗,成功斬殺了清軍將領巴石兔等人,使得清軍不敢輕易進攻,確保了金門和廈門的安全。
四、掌握軍權
1680年,鄭經統治下的台灣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這一年二月,鄭經的心腹施明良秘密勾結清廷總督姚啟聖,計劃捉拿鄭經獻給清朝。劉國軒得知消息後,果斷行動,迅速處決了施明良,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政變。然而,此時鄭軍的水師剛剛遭受重大損失,不得不退守金門。海澄守將蘇戡(一作蘇侃)獻城投降清軍,導致金門和廈門失去了重要的屏障。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鄭經本人還是鄭軍的將士們都失去了繼續堅守的信心。劉國軒也意識到局勢已經難以逆轉,因此做出了放棄金門和廈門兩島的決定,率領軍隊撤回台灣。
鄭軍撤回台灣後,原本留守台灣的東寧 總 制 陳永華失去了支持。陳永華在台灣有着較高的威望,負責管理台灣的兵馬和守衛事宜。然而,侍衛馮錫范對陳永華懷有嫉妒之心,企圖奪取他的兵權。馮錫范與劉國軒的關係微妙,馮錫范利用這一關係,逐步排擠陳永華。同年五月,陳永華被解除職務,他所統領的兵馬全部轉交給劉國軒管轄。幾個月後,陳永華在抑鬱中去世。
撤回台灣後,鄭軍並未立即遭到清軍的大規模攻擊。清廷認為水師尚未準備充分,加上台海的惡劣天氣條件,暫時擱置了進攻台灣的計劃。在此期間,劉國軒加強了水師的訓練,並嚴密佈防,同時也不時表現出對福建的野心。
1681年正月二十八日,鄭經去世,引發了關於繼承權的爭端。鄭經的長子鄭克臧被視為合法繼承人,他已經成年,並且擔任監國多年,各方面評價都很高。然而,馮錫范希望讓自己的女婿、年僅十二歲的鄭克塽繼位。馮錫范與劉國軒商議此事,起初劉國軒猶豫不決,但最終還是支持了馮錫范的主張。不久之後,馮錫范與鄭經的其他兒子以鄭克臧非嫡出之子的理由將其殺害,確立了鄭克塽為延平王。
五、澎湖兵敗
1682年,隨着清朝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提出專 征 權 ,準備武力攻台,台灣局勢再度緊張起來。福建總督姚啟聖則傾向於通過招撫的方式來解決台灣問題。面對即將到來的戰爭,劉國軒嘗試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他向清政府提議,台灣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