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銀狐 第六章 三年休養,建安十九年_頁3
因為西涼貧瘠,有人口但不富裕。關中土地肥沃,卻幾乎沒有多少人口。
二人也不可能把西涼人遷往關中。
這就導致他們幾乎沒多大發展空間,只能安於現狀。
好在漢時甘肅的水土流失沒那麼嚴重。
後世着名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先生曾經研究過,他認為漢朝甘肅山上都是鬱鬱蔥蔥,到處森林被覆。
而山上的林區還往往延伸到山下的平川原野。這些茂密的森林間雜着農田和草原,到處呈現一片綠色,覆蓋着廣大的黃土高原。
並且當地水資源豐富,漢安定郡的朝那湫,方四十里,停不流,冬夏不增減,不生草木。
在資源相對還算不錯的情況下,韓遂馬超治下的漢人耕作小麥、粟,胡人放牧牛羊,構建了相對完善的生態,不至於令他們困頓。
只是發展空間就這麼點大,他們的本部人馬相對較少,比如韓遂只有四五萬大軍,馬超則只有兩三萬,需要加上其他關中聯軍的諸侯,才堪堪有十萬人馬,不算強盛。
哪怕他們能夠發動胡羌,一下子擁眾二三十萬,可都是胡羌部隊,不是他們的本部。一旦本部人馬受損,那些出兵幫助他們的胡羌王恐怕第一個倒戈。
因而在未來發展空間上,劉備和曹操差不多,孫權次之,韓遂馬超勢力墊底,可能要不了幾年,連孫權的兵馬都要比他們多不少了。
現在四大勢力,基本都處於停戰期間。
建安十六年之後,天下出現了短暫的平靜,沒有人主動挑起戰事,也沒有人選擇征服四方,大家都在安心發展。
長江上每日來往的貨船無數,荊州盛產稻米運往益州,益州盛產的蜀錦茶葉井鹽送至荊州,有時候還會賣到江東去,糧食雖然產的多,但最多保存一兩年。
南方的濕氣太重,太容易發潮發霉了,即便是在後世高科技時代,一般也就三到六年。因此即便南方不缺糧食,也必須讓兩地的糧食運轉起來,哪怕是拿去餵豬,也總比放在倉庫發霉的好。
在這種情況下養殖業漸漸興起,短短兩三年間,荊州益州百姓豐衣足食,吃不起飯的人越來越少,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糧價鹽價低廉,頗有些文景之治時候的味道。
沉晨甚至還考慮過取消丁稅,攤丁入畝,以此來大量增加人口。
世人都知道,我國曆朝歷代人口浮動往往在六千萬左右,但到了宋朝之後人口飆升,宋明巔峰人口都超過了一億,到了清朝則達到了四億。
有專家學者認為,宋明人口突破一億是因為南方雙季稻,加上宋朝發明了漚肥技術,糧食大增產,人口突破一億。
而清朝人口爆發性增長是因為玉米、紅薯、土豆等高產作物引進,生產力的大大提升。
但不能忽視的是,雍正攤丁入畝也為人口增長提供保障。
雍正之前,歷朝歷代都收兩稅,人口稅和田地稅。人口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限制了人口增長。
百姓本來就窮,多生一個就得多交一份稅,使得大家都不願意多生。
即便是生育了,也要想辦法隱藏起來,當隱戶。
這就造成了隱戶大大增加。
而攤丁入畝不用繳納丁稅之後,只要有口吃的,能夠把孩子養大就可以生,一家人往往就能生七八個,甚至十多個。
再加上不用交人口稅了,隱戶沒意義了,造成了清朝中後期人口巨幅增加。
所以攤丁入畝的好處一是可以鼓勵生育。
好處二是讓隱戶沒有意義,百姓就不會隱瞞出生人口的事實,登記造冊的戶籍人口也將大大增加。
但沉晨思考再三,還是沒有這麼做。
因為雍正敢那麼做靠的是清朝前期無論從科技、軍事、經濟、生產力都達到了封建時期巔峰,強行攤丁入畝,推行政策。
而現在這個時代還是太落後,即便是從世家大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