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真相集 第六十二集 太武大帝_頁2
更新:10-15 06:13 作者:背砍刀詩人 分類:軍事小說
夏主赫連昌決定反擊,遣平原公赫連定率眾二萬往攻長安。
太武帝聞報,即下令伐木於陰山,大造攻具,復命高涼王拓跋禮鎮守長安,又遣執金吾桓貸於君子津造橋,以備攻夏。
四月,司空奚斤與赫連定相持於長安。
太武帝起舉國之兵與夏王決戰,命司徒長孫翰為前驅,常山王拓跋素作後繼,南陽王伏真率步兵運送攻具,另以將軍賀多羅率精騎三千作候騎,充任前哨。
五月,太武帝留龍驤將軍陸俟督諸軍以防柔然,自率軍從平城出發,經君子津過黃河,至拔鄰山築城,留下輜重,以輕騎三萬倍道先行。
諸將不解,謂孤軍深入太過輕率。太武帝笑道:夏見我僅有輕騎,意必懈怠,我軍示弱誘之,再以死力與之決戰,定可勝也。
太武帝千里奔襲,軍至統萬,距城五十里扎住。
乃下令分兵埋伏於深谷,以少數部眾進抵城下誘戰,夏主見城外軍少,卻不理會。
拓跋燾見誘戰之計不靈,便自率二萬輕騎前往。到君子津時,適逢天寒冰結,於是踏冰渡河,直襲統萬。
夏主赫連昌聞說魏主親來,親自出城迎戰,卻一觸即敗,狼狽退入城內,固守不出。魏軍在周圍殺掠一番,獲牛馬十餘萬頭以歸。
同年夏,拓跋燾又率輕騎三萬倍道先行,再撲統萬。兵臨城下,拓跋燾重施故伎,先使老弱殘兵繞城示弱,將精兵埋伏於深谷之間。
夏兵見魏兵不整,報與夏王,赫連昌便令出城迎戰。魏兵反身便逃,夏兵鼓譟追擊。
追至魏軍埋伏之處,忽天降大風雨,自統萬城方向而來。魏軍逆風大懼,不敢出擊。
黃門太監趙倪遂勸拓跋燾:主上雖是神機妙算,引敵入伏,奈天不助我,風雨方向正和我軍相逆,衝殺時看不清敵兵。且將士饑渴,不如陛下暫避,待來日再戰。
太常卿崔浩怒叱:千里制勝,正是掩襲不意。風雨突降,乃天助我也,何故避之!
拓跋燾聞言,大聲叫道:崔公之言是也!
遂命擊鼓,揮兵迎前。混戰之中,拓跋燾身中流箭,坐騎受傷倒地,險些為夏兵俘虜。於是換馬再戰,親手刺殺敵騎十餘人,復殺夏國大將一名,夏兵由此大潰。
魏軍乘勝追擊,直到城北,赫連昌不及入城,奔逃上邽。
拓跋燾率數十部騎直追,徑入統萬城,被夏兵發覺,急緊閉四門,將欲剿殺之。拓跋燾見被陷於城中,忙以婦人裙裾繫於長槊之柄,自城上吊落,方才勉強逃出,驚險萬狀。
此時魏兵大部掩殺而至,拓跋燾復命圍城,四面攻打。
當時夏國無主,又值天色已黑,守軍自相擾亂,稍頃即被魏軍乘亂攻破,棄城而走。
魏軍進城,盡俘夏國王公后妃,獲馬三十萬匹,牛羊數千萬頭,珍寶無數。
次日天亮,魏主拓跋燾復進統萬城,見窮極文采、雕樑畫棟、壯大台榭,復摸統萬城牆,堅可磨礪刀斧。因而嘆道:蕞爾小國,使用民力至此,焉能不亡!
當日大宴群僚,敘論諸將之功。太武帝便請崔浩上坐,錄為頭功,詔命進爵東郡公,拜為太常卿。諸將皆服,並無異議。
畫外音:崔浩為道家子弟,屬天師道門派。初受鬼谷掌門諸葛靚所囑,往附魏主,以暗助宋武帝統一中原。略展其才,便為魏道武帝所重,南征北戰,屢立奇功。至道武帝駕崩,又隨明元帝拓跋嗣南征,無論駐於高陵,或下臨河流、傍覽川域,崔浩皆論五等郡縣是非,評秦皇、漢武過失,好古識治,眾人皆服其言。嵩山道士寇謙之每次與崔浩相談,聞其論古治亂之跡,常通宵達旦,竦意斂容,無有懈倦。崔浩皮膚細膩白皙,如美婦人,性又機敏通達,長於計謀,常自比張良,自謂稽考古事,略勝一籌。
赫連定得報統萬城已被攻破,不敢再戰,遂急逃上邽,投奔赫連昌。太武帝拓跋燾於是率軍東還,以拓跋素為征南大將軍,與桓貸、莫雲留守統萬城。
大夏承光四年,魏太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