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10節漕糧為患1_頁2
類是刑名。
錢穀師爺的本事不在算盤上,在於能了解情況,善於應付幾種人,第一種是書辦,世代相傳,每人手裏有一本底冊,哪家有多少田?該納糧多少?都記載在這本冊子上,為不傳之秘。第二種是縣內所屬的特殊人物,他們所納的糧,都有專門名稱,做過官的紳士人家的衿米,舉人、秀才、監生是料米,這兩種米不能多收,該多少就多少,否則便有麻煩。再有一種名為訟米,專好無事生非打官司的訟棍所納的糧,也要當心。總而言之一名話,刁惡霸道,不易對付的那班人物,必須敷衍,分量不足,米色粗劣,亦得照收不誤。甚至虛給糧串——納糧的憑證,買得個安靜二字。
這些人佔便宜,當然就有另外一些人吃虧,各種剝削耗費,加上縣大老爺自己的好處,統統都出在良善小民頭上,這叫浮收。最狠的地方,浮收到正額的一半以上,該納一石米的,起碼要納一石五斗。
管燮光總算年紀大了幾歲,不忍心這樣盤剝,所以在他的治下,即使偶有停徵之事,百姓也還能夠容忍,不至有鬧漕之事。只是這一次拖延的時間太久了,他也不好說話,只盼着華玖珍和漕幫尖丁講斤頭歸來能夠帶回來好的消息。
天不從人願,華玖珍臉色難看的走進二堂花廳:「大老爺,學生回來了。」
「怎麼樣?」從對方的臉色上已經看出不妙,管燮光還是抱着一線希望:「是不是對方不肯答應?」
「春園有辱使命。未能和漕幫尖丁理順……」華玖珍唉聲嘆氣,很是苦惱的樣子,他說:「其實,也未必是私費難以達成,今年旱勢已成,便是對方同意起行,怕也會耽誤了今年的正課。」
「那怎麼辦呢?照這樣說來的話,豈不是沒有辦法了嗎?」
「如果漕船真的不能動,那,學生倒有一計。」
「哦?說來聽聽?」
看書的同時,不要忘記投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