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 第十一章 、作育英才_頁2
並非卞夫人所生,尚可考慮,既然是曹丕的一母同胞親妹妹……那還是躲開點兒走才好。
於是當即斷然否定了曹丕的建議,然而管巳卻不依不饒,說我瞧着這門親事挺好的呀——是勛也不好跟她解釋,而且估計就算解釋了,那傻丫頭也未必聽得懂。管巳被迫又問,你要是有更好的兒媳人選也成,要不然還是曹氏女吧。
是勛心說,看起來必須趕緊給復兒定一門親事啦,省得管氏嘮叨個沒完。兒子啊,爹對不起你……但這也是這時代士人子弟註定的命運啊,我倒是想讓你自由戀愛呢,你趕緊領個女朋友來見我,你有嗎你?
好吧,讓一個實際年齡才十四歲,而且一直呆在娘身邊,既沒上過小學、中學,也沒見天兒在大街上遛躂的孩子找到個女朋友,確實也難為他了……
好不容易敷衍過去,說兒子的婚事我會仔細考慮的啦,第二天一早他便逃一般離開了別業,返回城中。然後又隔一天,准女婿夏侯威扛着行李卷找上門來,正式拜入是勛的門下。
話說是勛儒名既盛,自然會有不少士人子弟前來求學,是勛考問過後,不合適的打了回票,合適的全都薦入太學去了,但允其執弟子之禮。並非他懶得課徒,而是對那些在史書上都未能留下一筆的傢伙絲毫也不感興趣。若真能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也,所以他收了諸葛亮,收了郭淮,至於那些無名氏,還是算了吧,沒的浪費老子寶貴的時間。
他倒是也想訪求些少年英俊,作育成才的,只可惜這年月的戶口制度很粗疏,即便以是勛的權勢、地位,也不是光有個名字就能找到人的。比方說,鄧士載何在?姜伯約何在?馬德衡何在?至於羊叔子、杜元凱這些世家子弟倒是不難找,問題那倆貌似尚未出生……
不過終究也還是收了一些少年入門,夏侯威這回來了,不至於孤單寂寞。比方說:秦誼之子秦朗,年方十五;陳登次子陳均,十三歲;張既之子張緝,十六歲;田豫之子田彭祖,十二歲……前面仨都是門生、故吏和親眷之子,至于田彭祖,乃是勛牧守幽州的時候瞧着這小子挺聰明,因此跟田豫打個招呼,收歸門牆。
其實是勛最想以收徒為手段,拉攏司馬氏。他預估自己為寒門出頭,將來可能撞上最頑固的世家勢力,同時也是最強勁的對手,一是潁川荀氏、二是潁川陳氏,三就是河內司馬氏。前兩家不易化敵為友,而司馬家最早是他給扯上曹操的賊船的,司馬懿為自家故吏,司馬朗在審斷吳質一案的時候也頗為投契,要是能把司馬家給攏到自己這一邊兒來,那將來政治改革的阻力不是要少很多嗎?
雖說屁股決定腦袋,但終究這年月的世家還沒有什麼完善的階層意識,只要暫時不損害其本族利益,我打擊別的世家大族,他們恐怕高興還來不及呢,未必便肯橫加阻撓。
只可惜司馬仲達成親早,得子卻遲,去年才剛寫信過來報喜,說妻子張氏產下一男——估計就是司馬師。還在襁褓中的嬰兒,當然不可能送過來給自己當徒弟啦,司馬師尚且年幼,司馬昭更不知道跟哪個犄角旮旯里翻垃圾呢……
最終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好說歹說,把司馬家老三司馬孚的長子司馬邕給撈過來了——年僅十歲。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少年弟子收了不少,偏偏其中就沒有一個是真喜歡念書的!相關文事,是勛只教導過諸葛亮,就連郭伯濟也只是空掛弟子名頭,其實沒怎麼聽他講論過道德文章。而這些小孩呢?秦朗頑劣、陳均懶惰、司馬邕平庸,田彭祖和張緝略微好一些,可是整天纏着是勛給講打仗故事,真拿起書本兒來卻照樣犯困。
好吧,這回又加上個夏侯威,其兄夏侯衡早就說過了,我這兄弟「唯好弓馬,不喜讀書」。
面對這些小太歲,是勛才真明白了教師這個職業是如何地難當,自己又要處理國事,又要注寫書籍,又要操心政爭,可再拿不出太多精力來跟他們周旋啦。好在他在幽州時候新收了一名門客,姓盧名毓字子家,乃大儒盧植之幼子也,家學淵源,學識非凡。本來以盧毓的家世是可以直薦為官,不必為人做客的,只是少年失怙,二兄又死,一個人在老家照顧着嫂嫂和侄兒、侄女,生活非常清貧。公孫瓚聽聞此事,特意通過關靖請求是勛,給我這位小師弟一口清閒飯吃吧,是勛乃欣然允諾。
於是就把教育那些小太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