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五百四十三章 潘帕(四十)_頁2
更新:09-02 18:24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行啊。我老家平安縣那裏,水體污染得很嚴重,全是那些小廠子偷排亂放的,空氣中瀰漫着一股刺激的味道,據說已經有不少人得肺病了。平安礦務局那邊就更不用說了,得肺病的煤礦工人是一堆一堆的,這還是大企業呢,多少有點勞保措施。如果是私人經營的小煤礦的話,別說勞保了,人死在礦井下怕是都沒人知道。工傷工亡賠償就是一句空話,撐死了甩你個幾百塊錢了不得了。若是用的來自歐洲的非國民勞務工,工傷了直接讓你滾蛋,死了更是一分錢賠不到。或者即便賠了,估計也被工頭或勞務經紀公司截留了,家屬能得到幾個大子只有天知道了。這世道啊,就是如此,大環境如此。」
這話說得大家有些沉默了。如果建國者議會兩大政治派系,代表溫和文官勢力的「復興俱樂部」(打着復興大宋的旗號,宗旨是發展經濟,控制貿易,成員多為大企業家的代言人)與代表激進保守勢力的「國家力量同盟會」(宗旨同樣是發展工商業,同時用武力控制各個外部節點,對內比較重視思想教育和農民利益,成員多為****分子)雖然在很多事情上意見不一,但都對工人階級的現狀不是很重視。再說直白點,都不關心人民的利益,他們只在乎能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能不能維護自己小團體的利益。
這次出頭提出規範勞動安全的,還是以蒙小虎等人為首的「東岸人民黨」團體。這幫人一直比較重視工人權益,提倡普及教育,改善醫療條件,減少對非國民勞務工的歧視,經常抨擊政府執行的許多種族虐待甚至滅絕的政策(如歧視並遷移有原住民血統的人),在議會裏有部分支持者,但不是很多。
說實話,「黨」這個字眼在中國傳統中可不是什麼好字。遠的有唐代的牛李黨爭,近的有明末東林黨、閹黨黨爭,兩者都導致了帝國陷入不可逆轉的滅亡通道,因此「黨「這個字在傳統社會中實在是很多人不願沾染的標籤。不過東岸人民黨卻沒這個顧忌,他們高調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並不諱言結黨,且因為他們對勞苦大眾非常友好,機關刊物寫的文章也言之有物,因此得到了議會外許多人的支持,雖然其引來的爭議同樣不少。
之前他們收購了陸軍曾經用來與人罵戰而創辦的刊物《民生》(已經倒閉),並在上面連續發表十幾篇文章,痛批國內各行各業漠視安全生產勞動規範,拼命壓榨工人血汗的文章,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鳴。社會輿論形成的風潮給了建國者議會很大的壓力,最終迫使他們做出改變,開始召集法律專家擬定新法,同時讓政務院下令各部委派出工作組赴各地巡查,規範企業的勞動生產安全規範,保障工人的利益。
紡織大廈里這個常駐工作組不過十餘人,就有三四個是同情東岸人民黨的,雖然他們未必贊成該黨的全部主張,如有關印第安人的事情。剛才說話的這位中年幹部就經常購買《民生》雜誌閱讀,久而久之已經成了東岸人民黨的忠實擁護者,對就在地質部擔任副部長的蒙小虎十分仰慕,因此說起話來也是不怎麼客氣。
在他看來,潘帕平原的新得之地進行大開發,正好是破舊立新,把一切規矩都立起來的好機會。從一開始就得讓各企業經營者、各地方政府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能逾越的,形成良好的氛圍。而如果一開始不做這些事情,等以後迫於形勢再來改的話,不但影響不好,成本也會很高,非常不值得。因此,他對這次紡織工業總局下發的規範生產的文件非常高興。明福港這座紡織工業城市,未來怕不是會有數萬直接或間接從業人員,如果都能給他們創造一個相對良好的工作環境,那該是何等的造化啊!同時,這也助於塑造東岸共和國人類文明燈塔的形象,對全世界各地的人才形成更大的吸引力(如果宣傳到位的話),從長遠來看,還是利大於弊的。
潘帕平原,必須一開始就是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