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四十三章 西事_頁2
更新:09-02 18:25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尚暗中接觸,說服他站到清廷一邊來。
應該說,這三步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嘉峪關那邊儲存了海量的軍事物資,皋廠新訂購的五台蒸汽機和數十台各色機床也已經在大沽口上了岸,不出意外的話數月內就會運抵蘭州。
此外,準噶爾蒙古內部也有些分裂苗頭,雖然被策妄阿拉布坦強行壓制了,但未來難保會重新爆發。當然我們也不能忘了俄羅斯人的攻勢,他們的軍隊戰鬥力早就今非昔比,又拉攏了一批中亞遊牧民,已經對準噶爾蒙古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近幾年的幾次中校規模戰鬥,策妄阿拉布坦的人損失不輕。
可以說,現在征討準噶爾蒙古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也只有徹底消滅了這支膽敢與清廷爭奪蒙古世界影響力的部族,他們才能真正地站穩腳跟——如果你忽略正在漠北蒙古大地上擴張的東岸人的話。
目前,據袁寶第了解,清廷已經從全國各地抽調了七萬餘名軍士抵達甘肅,這是征討準噶爾蒙古殘餘勢力的主力部隊。或者有人會問,準噶爾汗國地域遼闊,為何不調集二十萬大軍,以蒼鷹搏兔之勢將其一鼓聚殲呢?
原因其實在於當地糟糕的交通條件,物資供應跟不上!七萬大軍,已經是四面受敵的清廷所能做出的最優選擇了。正所謂兵貴精不貴多,七萬人只要戰鬥力足夠強大,還是可以打敗策妄阿拉布坦的。
這七萬人中,新軍佔兩萬,舊軍佔四萬。新軍是正面野戰的主力,舊軍則要承擔運輸糧草、佔領城市、控制交通線、搜剿殘餘等任務。此外,還有一萬餘名滿蒙八旗。西域地方廣闊,人口多集中在綠洲和城市內,大部分地區都是荒野,沒有騎兵確實很麻煩。而之所以出動滿蒙八旗騎兵,而不是陝甘綠營馬隊,其實也是康熙的意思。他想讓這些子弟多一些鍛煉,提高一下戰鬥力,別整日裏瞎玩,荒廢人生。畢竟,滿蒙八旗是大清國存在的基礎,他們要是不行了,漢官漢將們的影響力就很難遏制了,這是關係大清存亡的關鍵,絕對不可輕忽。
七萬大軍遠征,自然帶來了數不盡的商機。秦、隴、晉、豫數省都被動員了起來,糧食、役畜、軍械、彈藥、被服、藥物被流水般送往嘉峪關及新設立的關西四鎮。作為最接近大軍出發地的大城市蘭州,自然也接到了大筆的軍事物資訂單,城內外的製造局廠、小作坊甚至是個人手工業者,都開始日夜趕製各種物資。
大筆資金和訂單的流入,同樣也帶動了袁寶第的生意。煤炭、磚頭、蜂窩煤,都隨着需求的增加而銷量大增,尤其是佔據銷量最大頭的煤炭,那簡直就是一部鑄錢機器,為袁寶第賺回了無數利潤。即便等到戰事結束,戰爭刺激的畸形繁榮落幕,大家的生意普遍退潮,但提升上去的生產力水平卻是扎紮實實的,對整個國家而言其實是好事。
而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南方的順國靠着輕工業製品出口東岸經濟圈賺錢,提升的生產力水平也主要在這個方面,即社會生產民生用品的總效率提高,總成本降低,總的商品種類增多;而在北方的清國,靠着軍事需求來刺激經濟,生產力技術水平的提高主要落在採礦、機加工、金屬製品和交通裝備的製造方面,該國槍炮、甲具、刀具、子藥、車輛及金屬工具的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在外來技術的幫助下提升迅速。
一個大頭是輕工業,含部分重工業,一個大頭是重工業,含部分輕工業,完全南轅北轍的生產方式。表面看起來國家的生產力水平都在提升,但內里其實有所不同,即南方順國因為輕工業產品的豐富、廉價,而可以讓國內民眾更多的享受到發展的好處與紅利,雖然未來發展面臨着極大的限制和瓶頸,但短期內卻可以提升一定的生活水平。
而清國呢,享受紅利的怕是只有參與製造業的商人和工人了,大部分被徵稅的農民依然買不到廉價的輕工業日用品,生活水平其實並未提高,甚至還有所下降。雖然從長遠來看上限比順國高,但就短期而言,民眾的怨言反而更大。
袁寶第如今也隱隱約約感受到了這一點。看起來朝廷投入了巨資,商人們因為訂單而一夜暴富,加班加點的工人也賺了那麼點小錢,但市面上的麵粉、食鹽、油料、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卻沒跌下來,甚至還上漲了,以至於底下工人還鬧着要加工錢,不然干不下去了,讓他十分鬱悶。
「聽說南方順逆有成規模的榨油廠、碾米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