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天雄三鎮(四)
更新:09-02 18:18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1661年12月7日,晴。
在11月份與范里貝克的那次商談不歡而散後,以焦唐、謝漢三為首的河中地區軍政首腦並不為所動,仍舊有條不紊地按照自己的節奏推進着工作。考慮到白波縣與河中縣之間聯繫不便(兩縣之間陸上距離超過四百公里),以及兩縣之間的廣闊區域尚未進行大規模的勘探,因此焦唐決議在兩地之間再設立一些定居點,以將南非西海岸連成一片,也方便過往軍隊和人員的補給。
定居點的人口仍舊從河中縣抽調遷移,大概在數千人的樣子,這將使得河中縣的人口壓縮到3.5萬人左右,基本恢復了東岸共和國內一個中上等縣的規模,人口密度也降低到了一個合理的程度,不再擔驚受怕啥時候流行病又再度來襲了。
12月7日當天,焦唐正式下令:在後世弗雷登達爾城附近設立涇川鎮;在東面一百多公里外的後世卡爾維尼亞城附近設立鎮戎鄉——這裏是大斷崖南部及大卡魯高原進出西部沿海的交通要道,較為關鍵;在克萊因澤城附近設立德順鄉;在斯普林博克城附近設立固原鄉;在卡米斯克龍小鎮附近設立懷德鄉;在比特方丹小鎮附近設立高平鄉。
以上一個六個定居點,計劃遷移大約四五千名居民過來定居,以農牧業和沿河(多為季節性河流)節水農業為主。焦唐已經將設立九個定居點及未來成立天雄縣、涇源縣的計劃書,以河中地區行署的名義發回了本土,執委會應該會在六個月以內就有回音,屆時河中地區行署轄下就有河中、天雄、涇源、白波四縣,五六萬民眾、數千軍隊,再加上歸附的黑八旗部分人馬,其實力已經毋庸置疑地傲視整個南部非洲。可以說只要東岸人自己不犯錯,但憑南非這五萬餘民眾,已經可以確保在南非佔有絕對優勢地位,因為無論是荷蘭還是英國,在短時間內恐怕都無法遷移大量民眾來到這裏——荷蘭是不願意,英格蘭則是因為其主要移民輸出地定在了北美。
而在請求執委會批准南非設立天雄縣、涇源縣的同時,南非駐屯軍司令謝漢三少校也請求本土將獨立第一騎兵營調來南非,以和目前正在休整的南非騎兵營形成輪戰。該營上個月在小卡魯高原連續征戰二十餘天才返回,前後殺傷科薩黑人部落民四千餘人(回來的路上又襲殺了一部分),自身傷亡不過區區一百餘人(同時損失馬匹三百餘),回到出發地天雄鎮時仍有近三百騎,戰果可謂輝煌。
由此也證明了,在大小卡魯高原這種乾燥草原地帶,不斷使用精銳騎兵對敵部落進行騷擾、奔襲,確實是一個削弱敵人力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蓋因以當地相對惡劣的自然環境,以遊牧為主的科薩黑人部落平時分散居住在各處,人丁也不旺,很容易便會被突然而至的東岸騎兵一網打盡,連消息都很難傳遞出去。這種戰略上的劣勢,必然最終使得敵人進行收縮——比如集中退守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後世奧茨胡恩城一帶——以集中力量抵禦東岸人的不斷襲擾攻擊。
而這又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東岸人盡起精銳主力突然前出佔據天雄縣一帶,從戰略上來說確實是一個神來之筆。想想也是了,本來科薩人若要進攻東岸,大可以不急不慢地在大小卡魯高原上的各部落內召集人手,然後趕着牛羊、沿着河道,一路穿越數百里荒漠區行至天雄縣境內休整一段時日,並趁機補充給養,然後再從容進攻東岸人。
可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沒了天雄縣這個水草豐美的補給之地,遠道而來、疲累無比的科薩黑人將得不到任何休整,進攻自然也無從談起了。而更可怕的是,他們分散在大小卡魯高原上的諸部落這會也一下子全都暴露在了東岸騎兵的刀鋒下,今後將在心驚膽戰中渡過每個日日夜夜,除非他們放棄這片土地,撤回到水源充足的東部,與東岸人隔荒漠對峙——這對他們來說真的是一個痛苦的選擇,但他們其實也別無選擇。
1661年12月20日,南非騎兵營剩餘的150騎帶着百餘名補充兵——在河中保安團中擢選,這並不困難,蓋因河中地區會騎馬的人實在太多了——抵達正在建設中的天雄鎮。同時,南非駐屯軍司令部也正式宣佈提拔賴尼德為南非騎兵營代理營長,接替因病去職的老長官,掌控這支總兵力近五百五十騎的強力部隊。
新官上任的賴尼德情緒高漲,麾下五百餘騎也戰意昂揚,他們在天雄縣境內不斷逡巡,搜索一切可疑的目標進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