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七十三章 市政(三)(今日第八更奉上)
更新:09-02 18:18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1663年5月20日,在與定軍鎮間隔一兩百公里的保德縣境內,軍管委員邵耀光正對南方的鐵匠鄉、新鄧迪鄉和上尉鄉進行視察。
這幾個地方,但凡稍微了解一些東岸歷史的人都知道,是當初莫總參謀長從葡萄牙人手裏訛來的。這幾個地方,從一開始就是手工業者扎堆的地區,當時通過向東岸出口燭台、魚鈎、小刀、繩索、包裹、木桶、容器等各類手工業品獲取利潤,同時從東岸進口食品和其他一些商品轉到葡屬巴西一帶,貿易一度非常興盛,人口也開始慢慢增多。
後來在東岸人獲取了這片土地的所有權後,因為華夏東岸共和國糟糕的宗教政策(不准信仰羅馬教廷,只准信東岸人自己的天主教)及葡屬巴西殖民當局背後的煽動,部分葡萄牙移民攜帶家人和財產離開了這幾個定居點,使得三地的手工業生產一度大為蕭條。
好在後來東岸政府組織了一些移民過來,同時通過各種低息或無息貸款鼓勵留下來的手工業者兼併離開的那些人留下來的產業,招收更多的學徒,以儘快恢復產能。而也正是在他們千方百計的努力之下,保德縣的手工業生產迅速得到了恢復,並依託南方平安縣、定西縣、夷陵縣等廣闊的市場,一步步走向了壯大。如今這裏幾乎成了定軍山脈一帶有名的手工業生產中心,每年生產的大量商品行銷南、北鴨子湖地區十一縣數十萬人口,為廣大人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自己賺取了大量的收入當地比較成功的一些手工匠人如今已擴大了作坊規模,添置了一些新的機器設備,將以前的純手工生產升級成了半機械化生產,君不見當地由政府投資興建的中央動力車間內,幾乎每天都有排隊前來租用蒸汽動力的生產商,整個保德縣的工業生產產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今天邵耀光來到保德縣南部的工業區(這裏有河流可直通平安縣,能航行72噸級內河小火輪,這極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其實主要還是想看看他們的經營狀況,畢竟這裏可是保德縣政府最大稅金來源地了,也是全縣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不可不慎重。另外一點呢,這幾個工業區的衛生狀況也是老大難了,上頭三令五聲要求進行改造,邵耀光琢磨着這事也拖延不下去,因此準備過來找他們談一談這事,政府出一部分資金,再行使徭役徵發權動員一部分人力,這些作坊呢,也每家每戶攤派一些銀錢,大家一起出力把這一片工業區的環境給整治好,這樣對大家也都有好處不是。
「啊呀,現在生產成本太高了。」一個葡萄牙裔出身,但漢語卻說得很溜的冶鐵作坊主坐在一張破破爛爛的松木椅子上,一見着邵耀光的面便嘆着氣說道:「我上次的木板房作坊失火,後來想修一座磚石砌就的堅固廠房,可是去鄉里一打聽,泥瓦匠、石匠的工資普遍都上漲了10%,聽說是縣裏在修什麼大型穀倉,鄉里也在修中小型穀倉,這不是瞎搞嘛……」
邵耀光一聽作坊主的抱怨便滿臉黑線,現在非國民勞務工這麼多,其中不乏具備專業技能的人員,東岸共和國泥瓦匠、石匠、木匠的日工資已經很久沒動過了吧。這麼多年了才勉強漲了10%,且這還是在政府大型基建項目較多的情況下造成的,項目結束後工資水平可能還會降低,非國民勞務工把東岸的工資水平壓製得常年不能動彈,你還不滿意、還在這叫喚,這是多麼缺心眼哪!
「現在印刷工和排字工的計時工資水平太高了,戰爭爆發到現在,已經足足增長了15%,我原本想指望今年能降一降,但看來不容易。」又一位主營印刷業務的作坊主上來傾訴道,這人的作坊規模不小,他每個月都從南邊的靖江造紙廠買來各色紙張和油墨,然後開工印刷大量書籍、報紙、雜質及政府文件、科普宣傳資料等等,而且隨着國內百姓識字率的提高,他的業務有越來越紅火的趨勢。
因此,在聽到這個哥們也抱怨後,邵耀光更是不能忍了。大哥,今年縣政府財政收入好不容易有了些盈餘,正打算在全縣範圍內多興建八所小學和一所初中呢,這教材印刷的項目已經全部委託給了你們作坊;另外醫療衛生及農技的科普宣傳資料也由你們來印刷,甚至就連道教總會要求印刷的一千冊《新道德經》也被你們包攬下了,這業務如此紅火,難道不該多招一些學徒來擴大生產規模,再給核心老員工漲一漲工資嗎?你這抱怨怎麼就只讓人感覺到資本家的貪婪和姦詐呢?真是亂彈琴!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