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二百八十六章:戰正酣_頁2
更新:08-06 02:31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兵殺得正爽的項羽自然是聽見動靜了,他扭頭朝東面看去,呂哲軍的弓弩手在藤甲兵的掩護下退往左右兩翼,而長矛兵正在不斷一排一排出陣反衝鋒。
「有點難辦了?」項羽當然覺得不對勁,他衝進來後基本上呂哲軍的士卒都是在退讓着使人湊得更緊,遭遇的抵抗並不激烈,而慢慢他們這股騎兵的活動空間越來越狹隘,經驗不足的項羽殺得爽快,對戰局的影響卻不是太大。
項羽在尋找呂哲軍的主將位置,他沒見過呂哲軍的主將軍旗,一直沒找到只是靠着直覺在衝殺。現在呂哲軍發動反衝鋒,他再次靠着直覺,覺得不應該待在原地,所以立刻率着剩餘不到四百的騎兵向來路殺。
另一邊的項梁卻是意外了,「果然充滿了秦軍的風格啊!」,他說的是臨陣不光只會防守,在即將碰撞時呂哲發動了反衝擊。
秦軍除了箭矢之利之外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從來不畏戰,遇戰無論是不是佔優方不會待在原地只挨打防禦,每戰必是與敵軍互相衝鋒。
項梁所指的風格也不完全是在說秦軍的作戰方式,很大一部分是在感慨呂哲的軍隊有秦軍敢戰的影子。
呂哲軍的士卒為什麼會這樣?除了嚴明的軍紀之外,他們敢戰的原因是因為有撫恤。在現下,戰死有撫恤只有呂哲這麼一家,且撫恤除了戰死慰問金,還有長達五年的後續輔助,死了之後父母妻子至少是不會窮困潦倒,甚至有可能因為自己力戰而死生活得更好,那麼既然戰死了之後沒有後顧之憂,他們又何須惜命?
一支軍隊,一方勢力,想讓士兵們去戰鬥,那麼就要有自己的一套政策來鼓勵來解除將士戰死後的顧慮,呂哲為什麼會短時間內擁有一支敢戰之軍?依靠的就是那套撫恤政策!
衝鋒而出的長矛兵與沒有箭矢射來之後放緩腳步的子弟兵馬上就要撞上了,兩幫人在移動邁步中已經能看清楚對方的臉。
他們一樣是有着一雙黑瞳的眼眸,膚色也為黃色。雙方的年紀其實也大多是二十到三十之間,正是最年輕力壯的年齡。
第一對人接觸,呂哲軍士卒的長矛刺進了楚軍子弟兵的胸膛,隨後是第二對、第三對……
長兵是一寸長一寸強,互相的碰撞自然是長矛兵佔盡了便宜,這些呂哲軍長矛兵或是殺死殺傷楚軍子弟兵,也有不少是被盾牌擋了下來。
短兵是一寸短一寸險,不過楚軍子弟兵手上的傢伙可不算是短兵,他們手中的兵器叫斬劍,是一種只開刃了一邊的兵器,閃過身後斬出的長劍也帶起了血花。
呂哲軍的長矛兵像是海浪一般地拍擊而上,不過他們終究還不是經過長久訓練的正統秦軍,互相碰撞之後難以向兩邊繼續衝擊,基本上前三排的長矛兵過後就被纏住,這時長達六米的兵器在近身肉搏中的劣勢顯現了。
「唔!?」季布看到了什麼?他看見那員小將突破了桓楚部下的堵截,竟是向着正東的方向殺去,而那邊有兩千藤甲兵正要上去支援長矛兵,是完全露出了後背。
桓楚的部下也就那個樣子了,他們廝殺了四天,早已經是筋疲力盡的體力狀態,再則不斷的兵變內亂也早就拖垮了這支部隊的作戰意志,面對項羽這個勇力非凡的小將和那將近四百殺紅了眼的騎兵,他們既沒有體力又沒有作戰意志,談什麼堵截圍攻?
來不及了,季布就算是提醒藤甲兵身後有騎兵殺去也沒有機會轉換隊形防禦,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項羽吼叫着率領騎兵衝擊而去。
「要遭!」,不是猜測,是肯定,季布知道前軍反衝鋒算是沒有餘力了,他也不能將部隊撤回來,只能讓前軍陷入一種肉搏式的混戰。他看向左右兩翼,己方的朴刀兵、跳蕩兵和輔兵也開始與敵軍短兵相接,而那些弓弩手正緩緩地向中軍靠攏而來。
左右兩翼的朴刀兵和跳蕩兵殺得比較有次序,基本是一個邁步揮出兵刃,而後換腳之時另一手的盾牌或是護住自己或是拍擊而出。
楚軍哪裏見過這樣的兵種啊?他們衝上去的袍澤面對那大刀片子基本就是個肚開肉綻的下場,好不容易有機會趁着敵軍揮出兵刃的空檔要攻擊也是被盾牌擋下或是拍擊,結果就是被壓着打,不但前進不得還一直在後退。
戰場態勢是季布的正前軍基本已經失控,左右兩翼佔優,他重新將目光放在前軍,本來應該支援上去的藤甲兵果然是被項羽帶着騎兵沖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