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國再起 第七百零二章:戰匈奴(六)_頁2
更新:08-06 11:23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現在情況更加糟糕的現狀下,他們選擇投奔有前途的漢國,說實話真的沒什麼不可思議的地方。
「歸附漢王的人,其中就沒有一個封王或者成為諸侯嗎?」田假眨着眼睛,意思非常明顯。
田廣立刻就有點傻了,他不知道自己這個叔父輩的親戚在想什麼玩意,竟然是想要以諸侯或王爵來作為歸附條件!
要知道哪怕是追隨或早期歸附呂哲的那一批人,現在爵位最高也不過是伯爵,那些人哪個不是浴血疆場或是在後面操勞無算,田假還沒有立下什麼功勞就要諸侯甚至是王爵,太異想天開了點。
「怎麼?若是在漢軍和秦軍殺來之際,我在內部率軍突然攻擊胡人,定然能輕易地將那些胡人擊敗,這樣的功勞難道不能成為一名諸侯嗎?」田假眯着眼睛問。
田廣很想告訴這個腦子有問題的親戚,跟這位叔父輩的好好說道說道,漢國的一些爵位可不像其他國家的爵位像是大白菜一樣廉價。漢國之內有滅國之功的人有那麼幾個,那些人立下那麼大的功勞也不過是在改組建立新帝國之後才會有侯爵之位。想成為侯爵不容易,但只要是侯爵都註定會有一大片的自治領,條件苛刻一些也能夠理解。另外,漢王哲可是很嚴正的說明過,新帝國並不限制非皇族血脈才能封王,日後帝國之內可是會存在很多封國,就看誰有沒有足夠的功勞罷了。
田廣等一些人在歸降之後立刻就奔波起來,那是清楚在漢國作為降臣並沒有受到歧視的地方,只要立下功勳就有相匹配的身份。
呂哲用降臣很不合道理?是誰規定降臣不能用的?昂!觀看歷史,使用降臣重用降臣創下一大片基業的人比比皆是,最出名的莫過於唐太宗李世民,這位仁兄手底下的重臣幾乎全部都是在征戰過程中接納的降臣,不也是開創出強盛一時的大唐帝國,更是治理出了貞觀盛世。
有一個道理無比的簡單,什麼樣的環境就會令人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一些人在一種環境下會是二五仔,但是換到另一個環境之後變成忠貞之士,其實就只是因為一個原因,這個原因就是他們本來不是利益既得者的一員,換了環境成為利益既得者自然是要為了守護共同的利益變成忠臣。
呂哲成功的秘訣並沒有複雜到哪去,他除了在練兵和率領軍隊上出色之外,能夠創下如此基業只是秉承一個不吃獨食的道理,願意拿出相應的利益來進行分享。…
縱觀歷史長河,只要有條件參與逐鹿,並在逐鹿的過程中不吃獨食,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哪怕最終沒有獲得天下,逐鹿期間也絕對會成為一股不錯的勢力。至於在獲取天下之後,統治者怎麼血腥清洗追隨自己的那批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田廣不向田假解釋韓廣為什麼會得到一個悲慘下場不代表不知道,無非就是韓廣並沒有要真心歸附漢國,或者是想歸附的同時又想保存實力獲得更高的地位,最後把自己給玩死了。
田假的能力怎麼樣?要是拿真正的歷史來對比,田假連韓廣都比不上,然後開出的索求條件竟是比韓廣還離譜,真正是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才好。
「幾路大軍,連帶漢王親率的精銳都在向西線移動,」田廣看在親戚的份上做出最後的努力:「連帶秦軍,向這邊移動的總兵力足有七十萬以上。」,他停下來看着田假:「這裏的四萬餘燕軍會站到漢王那邊,冬季到來時胡人的戰力也會因為季節變換下降……」,話說到這種份上,他算是夠意思了。
「衛滿那邊只有四萬,我手裏可是有八萬,」田假理所當然的說:「另外一些糧秣也是在我的掌控之中,此戰我的作用很重要,難道不應該獲得相應的地位嗎?」
「叔父……」田廣一方面是不希望田假找死,畢竟雙方是親戚,在日後怎麼也能互相照顧,另一方面則是很想拿下勸服田假的功勞:「已經有十來萬騎兵向陰山以南席捲而去,首批接近十七萬的漢軍也將在幾日後抵達這裏,叔父認為會發生什麼事情?」
田假當然知道啊,所以他才會同意歸附漢國嘛。但是呢,他堅持認為有自己作為內應漢王哲能十分輕鬆解決那些胡人,減少那些胡人利用有戰馬代步突圍的風險,那麼他就應該獲得高一些的地位,而不是成為一個什麼五等男爵,然後還要進入帝**事學院或是太學才能繼續當官。(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