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155 巴巴羅薩(5)_頁2
斯維爾德洛夫和托洛茨基都支持圖哈切夫斯基的以革命的進攻打敗敵人的反革命進攻的針鋒相對的戰法,按照他們的要求烏克蘭方面軍重拳出擊,一舉衝到了華沙城下,似乎光復東波蘭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是危機卻立刻就爆發了。
先是前面說過的基輔和敖德薩危局,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在附庸國的配合下長驅直入,嚴重地威脅了基輔通向東波蘭的補給線路,隨着他們離基輔越來越近,烏克蘭方面軍的後勤問題也一天比一天嚴重。幾十個師的兵力,尤其是千餘輛坦克和十幾萬輛汽車每一天消耗的油料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機械化部隊威武歸威武,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巨獸。
尤其是像圖哈切夫斯基這麼全線出擊大膽突破,對後勤的壓力更是驚人。反正離華沙越近,紅軍的補給就越困難。更要命的是,圖哈切夫斯基本人的特點又有點忽視後勤,只顧着大縱深作戰去搞突破,這麼一來紅軍的補給就是雪上加霜。
就拿羅科索夫斯基的第9機械化軍來說,抵達華沙外圍之後,燃油基本就歸零了。如果不是羅科索夫斯基之前就注意過這個問題。讓部隊儘量節省燃油。並想盡辦法從東波蘭民間和德軍那裏搞油料,那他的部隊估計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哪怕就是羅科索夫斯基挖空心思的去搞油料,第9機械化軍的情況依然不樂觀,為什麼,作為機械化建設的重點部隊,該軍的新式坦克數量很多,而不管是t-34還是t-35這尼瑪都是燒柴油的,而民間和德軍那邊的柴油保有量是相當有限的。以至於羅科索夫斯基只能讓裝備t-34和t-35的部隊先原地休整。讓bt系列汽油車暫時去打前鋒。
客觀上說,bt系列面對德國三號和四號坦克時是沒有優勢的,紅軍的機械化部隊重點建設方向是t-34和t-35,最優秀的車組是優先換裝了這兩種坦克。至於老舊的bt系列,那是給新手攢經驗的。
而德國裝甲兵經過波蘭、法國戰役的錘鍊,等級紛紛比較高,至少經驗豐富,遇上了更先進的t-34和t-35不是對手,但是完全可以吊打既沒有經驗而技術又處於下風的bt系列坦克手了。
於是乎在華沙外圍爆發的裝甲戰中,之前順風順風可以趕羊一樣虐德國坦克的蘇聯坦克兵鬱悶了。被對手一通吊打毫無還手之力,如果不是危機時刻有t-34和t-35解圍。紅軍恐怕會被逆推。
這從總 裝備部的相關報告中也能看出端倪,烏博列維奇直接給軍 委下了一個結論:必須立刻停產bt-7,這種坦克在戰場上的價值相當有限,建議儘快讓bt-7的生產線轉產t-34。另外,應該加快t-26和bt-3、bt-5坦克在西線紅軍中退役的速度,它們已經不適合參加戰鬥了,建議將相關底盤利用起來改造為火炮牽引車輛或者是突擊炮,要麼就是將這些坦克送往遠東,打日本人還是可以的。
當然,烏博列維奇重點評價了t-54重型坦克,認為t-54完全就不是一種重型坦克,而是一種全能坦克。認為該坦克在裝甲、機動上相當的成功,如果能裝備一款更加合適的大口徑加農炮,該種坦克完全可以取代紅軍中的其他一切坦克。
可見烏博列維奇對t-54的評價相當的高,唯一讓他不太不滿意的就是t-54當前裝備的那款100毫米中等膛壓滑膛炮,根據前線的反應,該火炮存在精度差的問題,只適合攻擊1000米內的目標。而且100毫米榴彈對於一款重型坦克來說,破障打工事的能力有限,裝甲兵認為最好將122毫米加農炮裝上該坦克,那樣一切都完美了。
烏博列維奇也認為這個建議不錯,甚至直接命令改裝了一輛裝備122毫米d-25坦克炮的t-54-122。實踐證明,這種改裝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不過這一條改裝建議並沒有立刻執行,倒不是李曉峰不同意,而是當前122毫米口徑加農炮生產任務相當緊張,大部分的生產力量主要用來保障生產師屬炮兵團的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和m-1937(a19)122毫米加農炮,顧不上大規模生產d-25。
而且t-54上裝備的100毫米滑膛炮雖然有問題,但暫時還是能滿足紅軍的需求,至少反裝甲能力是毫無問題的,而且中等膛壓滑膛炮比有膛線而且膛壓更大的加農炮生產簡單造價低。
最關鍵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