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隱龍 網文到底是什麼?_頁2
淨大保健就讓警察給發現了,倉促之間趕緊逃離京城!誰還管你後面故事不故事啊,先逃命吧!
得了,從今往後天橋這一段書可就再也沒有下文了,聽眾這個罵啊!可是無濟於事,只能留個遺憾!
而那個戰亂的年代,交通不發達,社會治安也不好,很多時候斷了的故事,一輩子都接不上的!
那個時期,民間丟失了多少經典,那是數不勝數,很多都無法恢復了,因為都是口耳相傳一旦人死了,這孤本評書也就消失了!
從這一點來看,郭德綱他們這一批人還真的發掘保護了一批傳統的經典,沒有這些草根出身的野路子,很多東西丟了也就再也回不來了!
沒有他們的努力,誰知道《探清水河》是怎麼唱的?
多說了幾句過去天橋文化,回到咱們網文中來,很多網文只要太監爛尾了,那你就是乾瞪眼沒辦法啊!
因為每一本書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擁有作者自己獨特風格的,只要斷了你找人續寫也不行,根本沒有那個味道!
而且這些年來網文行當里太監爛尾的書多的數不清,其中被幹掉的經典書也數不勝數啊!
從這一點來看,兩個行當何其相像!
由於很多複雜的原因,咱們的《大清隱龍》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一直沒有回歸榜單,網絡渠道銷售也丟失了太多!
具體原因不說了,太敏感!可以說咱們這本書已經到了生死邊緣,這時候靠什麼?也只能靠粉絲讀者捧場了,在過去這叫『捧角兒』!
無論唱戲的還是說書的,包括說相聲練雜耍的,只要賣力氣手藝過硬,總會多多少少有人來捧角!
民國那些梨園行的大家們,一場堂會下來,整個舞台上銀元鋪滿了,這可都是捧角兒打賞出來的!
甚至好的說書藝人,笸籮在聽眾群里轉一圈,整錠銀子、成把的銀元都有的是,這都是衣食父母捧角兒!
為什麼捧角?說到底還是古人明白這個道理,知道混江湖口的不容易,知道撂地說書的艱難!
很多時候為了一個心頭好,害怕這本書沒了,不捧這個角兒,他就得餓死,就得轉行,以後那就再也沒有好東西可以看,可以聽了!
所以他們寧可多花錢也得讓這小劇場生存下去,讓吃開口飯的手藝人有個活路!
這一點的道理,其實和現在的飯圈文化是一樣的!飯圈文化的本質就是『共情』粉絲知道如果自己不捧喜愛的明星,那麼這個明星三天就得消失不見了!
我其實在十年前就預言過,德雲社這種模式早晚會出現飯圈文化,結果怎麼樣?無數新出頭的那個不是靠飯圈粉絲給捧起來的!
換湯不換藥,本質都是一樣的,如今的飯圈粉絲文化和清末民國時期的捧角兒文化,都是同一個道理!
此刻《大清隱龍》外部環境非常不好,處於絕對的低谷之中,這個時候也只能依賴粉絲們聚在一起抱團取暖把艱苦的日子熬過去!
節省一包煙錢,一杯咖啡飲料,多給隱龍打賞點,熬着這本書別完蛋,守着最後一塊心靈淨土,這點心頭好別丟了!
捧角兒真的是為了角兒嗎?其實還不是為了自己心中的那點歡喜別沒了!
哎……因為咱們隱龍是野路子啊,並沒有什麼機關單位給開工資,也沒有什麼網站會白養活作者!
網站其實就是過去出租包廂的小劇場,指望的就是觀眾那點票錢、打賞錢來支付水電費呢!他們怎麼可能不賺錢白養作者呢?
德雲社搞小劇場剛起步的時候,沒有觀眾,一群人站在大街上頂着風雪打快板招攬人!那時候的心情我能理解!
後來德雲社的成功也不是有什麼機關單位或者什麼商業大公司來投資了,就是無數粉絲的門票和打賞維持的,是粉絲在網絡上不遺餘力的推廣而成名的!
這種模式,跟百年前清末民國時期完全一模一樣,只不過換了一些工具和叫法,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所以說,網文想要崛起,一樣要靠老祖宗留下的經驗!
心淨在這裏拱手作揖了,諸位衣食父母,是不是賞心淨這碗飯吃?
在這裏一併謝過,千恩萬謝了!
千言萬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