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_頁2
更新:11-14 08:09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好歹驛站的組織架構還在,這兩年還新增了數十處驛站,隨着《給驛條例》的推行,驛站的經營逐漸轉為了良性,戶部的寶鈔局,壓根連衙門都沒了,寶鈔局提舉,多由郎中兼任,好意思說兵部管理不善?
「哼!我看誰會用驛站的承兌,他敢用才是瘋了!存進去好好的,取不出來了,到時候,討要無門,圍困驛站,又是違逆,我看哪個商賈敢承擔這種風險!」張學顏立刻換了個進攻的方向,驛站的承兌匯票,民間根本無法認可。
這裏面有個根本性的問題,朝廷是強權,可以無任何損失的違約,商賈討要求告無門,還不如用民間的民信局。
曾省吾立刻大聲說道:「試點,試點你懂不懂?哪有什麼政令,可以一下子鋪開!稽稅房到稽稅院,稽稅之事從南衙到南直隸、浙江、湖廣、福建,也不是一蹴而就,是一步步走來的!徙木立信後,商鞅變法才得以推行,信譽的建立,彼此的信任是一點點累積出來的!」
兵部和戶部在文華殿上吵起來了,內閣三輔臣,張居正、王崇古、王國光眼觀鼻鼻觀心,化身裝糊塗的師爺,萬士和看着陛下不說話,也不站出來調和,任由兵部和戶部在文華殿上喧鬧。
文華殿上的糾儀官,大家也都是看熱鬧,只要不動手,吵幾句而已,沒看到月台之上的陛下,正一副興致盎然看熱鬧的模樣嗎?
御門聽政的最大樂趣,看着帝國明公吵架,朱翊鈞也不勸架,他甚至想大聲喊,打起來,打起來!
朱翊鈞其實在看張居正上的一道奏疏,《格物總論貨幣疏》,說的是貨幣的變遷。
張居正將貨幣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商品貨幣,也就是以某一種特定的商品作為交易媒介,中原最古老的莫過於貝幣了。
賄賂、貧賤、賒賬、貴、賭、贈、費等等一系列跟錢有關的字,都是貝字旁,在很古老的時候,中原用過貝幣當一般等價物,比如《鹽鐵論·錯幣》曰:夏後以玄貝。《尚書·盤庚中》曰: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為貨,如今之用錢然。
而這種商品貨幣,在海外,仍在沿用,在北美洲東部的弗吉利亞地區和馬利蘭地區,就是用煙草去作為貨幣使用;而秘魯總督區則是使用一種貝殼串珠作為貨幣,6個白色有孔小珠或3個黑色有空小珠的貝殼合計價值一個雷亞爾銀幣,比較有趣的是,墨西哥總督區使用玉米作為貨幣。
這都是典型的商品貨幣。
在商品貨幣之後,就是錢法,即金屬鑄幣。
中原是從先秦開始鑄造各種銅錢,一直到後來的五銖錢,再到現在的萬曆通寶,黃金白銀黃銅,是天然的貨幣,也是被廣泛接受和認可的,金屬鑄幣的缺乏,不僅僅體現在大明,整個世界也是如此,泰西各國的鑄幣,要從羅馬說起,羅馬的銀幣里根本沒有銀,也是泰西廣為流傳的笑話。
金屬鑄幣之後,就是鈔法,即信譽紙幣,或者叫債券紙幣。
紙幣就是朝廷向民間的借貸,這一說法最早起源於許衡在《楮幣札子》,說:夫以數錢紙墨之資,得易天下百姓之貨;印造既易,生生無窮,源源不竭。世人所謂神仙指瓦礫為黃金之術,亦何以過此。
朝廷用一點紙墨,用不可兌現的紙鈔,就換到了百姓的貨物和商品,和神仙的點石成金之術,有什麼區別嗎?發行的紙幣越多,欠債也就越多,而這個欠債,朝廷可以蠻橫的永不清償,甚至直接廢除。
嘉定年間以一貫新紙幣兌換二貫舊紙幣,就相當於欠了民眾一半的貨物,嘉熙年間以一貫新紙幣兌換五貫舊紙幣,就欠了民眾四倍的貨物,這就是朘剝!
張居正史海鈎沉,找人專門查閱了南宋發行錢引的數量,相比較忽必烈的3618萬貫,南宋在宋高宗時累發1000萬貫,宋孝宗期間累發3400萬貫,宋寧宗期間,累發3.7億貫,在宋理宗期間,累發19.29億貫。
宋高宗至宋理宗期間,總計發行超過了23.43億貫的交子!
(史料出處,引自於:《兩宋時期貨幣思想的演變研究》)
中原自北宋初年有了官交子之後,徹底成為了向下朘剝的利刃,這也是中原對寶鈔不認可的緣故,從北宋到大明洪武年間,鈔法這把刀,一次又一次的割向了百姓。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