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_頁2
更新:11-14 08:07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的人啊,都領了聖命的!」孫克毅一看麻錦準備動武,立刻出來勸架。
「這是在海上。」麻錦把刀拔出了三分來,吵不贏還打不贏嗎!
孫克毅見狀趕忙大聲的說道:「把總,我們都有聖命在身!」
「哼!」麻錦這才把刀放了回去。
孫克毅看着徐渭,試探性的說道:「我曾聽聞,陛下似乎挺喜歡亂燉的,去京營犒賞,總是把各種肉食、土豆、番薯、時蔬燉到一起,陛下曾言:此物極其美味,送於先生品嘗。」
這是皇帝的原話,但凡是尋摸到了好用的、好吃的,都給張居正送去。
「你平日在我門下就學,我來問你,如果我說,倭國狼子野心,必圖我中華廣袤,你信與不信?」徐渭站在甲板上,任由海風吹拂,看着身邊的孫克毅,十分平靜的說道。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北方酷寒之日,極南已經入夏蟬鳴,大明廣袤無垠,而倭國戰亂頻頻,各種大名彼此亂戰,民不聊生。
說到倭國,京堂的朝臣們,態度都很複雜和矛盾。
一方面,對倭國極其鄙視,認為其沐猴而冠,非人哉,一方面對倭寇在東南沿海造成的破壞咬牙切齒;一方面覺得倭國不足為慮,不過癬疥之疾,是個無關緊要的小問題、小毛病,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倭寇對大明的確有威脅性。
這種複雜的認知,導致京堂對倭國實在是太過於輕視了。
徐渭對孫克毅說,倭國必然舉國攻明,在京堂百官聽到之後,只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的說徐渭在危言聳聽。
而長期在胡宗憲手下做幕僚,對倭人知之甚詳的他,確切的知道,倭國在日後必然成為大明心腹之患,因為倭國自應仁之亂後的戰國格局、百年的動亂,正在慢慢平息。
「我信。」孫克毅十分鄭重的說道:「我不止一次看到了倭國的商賈,他們的眼神里,全都是貪婪,倭國的商賈全都拉去斬首,沒有冤案,全都是間諜細作。」
孫克毅相信徐渭的話,並且給出了自己的理由,他和徐渭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他對矛盾說,用矛盾去分析、去預測日後之事,不太擅長,但是他長期跟倭國的商賈接觸,這些該死的倭國商賈,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間諜細作。
而派出商賈做間諜細作,一般都是大戰的前兆。
孫克毅太明白倭人眼中的那個貪婪的眼神了,那種渴望已經根植於骨髓之中。
「你和我所行之道略有不同,但是殊途同歸也。」徐渭看着麻錦說道:「這就是我說張居正就是個廚藝不佳的廚子的緣故,他短視就短視在沒有看到倭國的危害。」
「在他心裏,西北虜情遠比東南倭患更加重要,所以在兩廣倭患尚未平定之時,就把戚繼光調回了京師,守着京師那些個大老爺們的安危更重要,北衙的百姓是百姓,我東南百姓,就不是百姓了嗎?」
「若非戚繼光北上,兩廣的倭患,鬧不到後來的陣仗,殷正茂用了四年時間才借着俞帥的威風,平定兩廣倭患。」
「他矛盾說里,講輕重緩急,在他眼裏,京堂的大老爺就是比東南顛沛流離的百姓重要,所以我說他短視,就是說他沒有看到倭寇的危害!」
「若不是為了白銀,在他眼裏,倭人不足為慮耳,他也不會動心起念的去滅倭,他明明有能力、有辦法去做這件事,他只是覺得不重要,所以不去做而已。」
「那那那…」麻錦嘴笨,他吵不過徐渭,宣大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戰爭,兵禍之下,千瘡百孔,而他到了松江府,也能處處看到倭患肆虐的傷疤。
隆慶二年,戚帥北上,對於北方而言,的確是個好消息,但是對於期盼着戚繼光繼續前往兩廣平倭的兩廣百姓而言,這何嘗不是一個殘忍的消息?
「戚帥就只有一個,能怎麼辦,總不能把他分成兩個人吧,後來兩廣平倭的時候,元輔也派了俞帥,最後不是平定了嗎?問題,都是一個一個解決的。」麻錦不知道如何給張居正分辨,只能強行爭辯了一句。
麻錦越想越惱火,十分不滿的說道:「你這措大,若是你當國,隆慶元年土蠻汗入寇,戚繼光繼續向兩廣平倭,還是北上主持京畿戎政,這兩難的選擇,你如何抉擇?」
徐渭兩手一攤,嗤笑一聲說道:「我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