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第398章 秦風·無衣_頁2
千萬不要衝動啊。
雙方不約而同的做好了準備,明天早朝一定要好好勸說陛下。
只不過一方是勸出兵,另一方是勸不要出兵。
只是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第二日早朝,朱標眼睛紅腫,談起南洋之事悲痛欲絕。
不停的自責:「大明子民被殘害,是朕之過也。」
「朕對不起天下萬民,對不起枉死的百姓,朕枉為天子也。」
聞聽此言,保守派一邊站出來勸說皇帝節哀,一邊默默地將奏疏都塞進了袖子裏。
這還勸個啥,算了,愛咋咋滴吧。
激進派則興奮不已,義憤填膺的說道:
「君辱臣死,請陛下下令征討不臣。」
朱標並沒有當場做出決定,卻下旨輟朝三日,並下罪己詔,同時還命皇太子向昊天和祖宗請罪。
罪己詔?
聽到這個決定,保守派和激進派都震驚了。
這可是罪己詔啊,自古以來有幾個皇帝,願意主動下罪己詔的。
陛下這是將所有的罪責,都攬在了自己身上。
陛下他果然胸懷天下,愛民如子。
群臣激動的熱淚盈眶。
尤其是文官們,若非氛圍不合適,他們都要站出來讚頌吾皇聖明了。
只有少數依然不死心的保守派,注意到了另一個問題。
皇帝雖然還沒有公開表態要出兵,可又是罪己詔,又是向蒼天祖宗請罪。
還有別的選擇嗎?
如果不打,這罪己詔豈不是再打自己的臉?
如果不打,怎麼回復蒼天和祖宗?
他們想要阻止皇帝這麼做,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你可以阻止皇帝出兵,甚至不配合朝廷出兵,總不能阻止皇帝下罪己詔吧?
現在詔書下了,你看着辦吧。
事已至此,先吃不是,他們只能安慰自己,皇帝還是很照顧大家情緒的。
沒有強行下令出兵,而是以這種更委婉的方式做出決定。
比起太上皇他老人家,可好太多了。
當皇帝要下罪己詔的消息傳出後,所有人都意識到,問題的性質變了。
就算是最淡漠,最沒有族群意識的人,都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身份。
然後一個話題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
離開了大明本土的漢人,還是不是華夏子民。
為了一群遠在天邊的人大動干戈,到底值不值得。
也就在這個時候,大明周報加印版出版,頭版頭條就是皇帝的罪己詔。
第二版就是南洋慘案的詳細過程。
後面幾十篇文章,全都是圍繞南洋事故、罪己詔,以及華夏身份而寫的。
這些文章解釋了現在大家最關注的問題。
入則華夏,出則夷狄。
只要他們認同、學習華夏文化,並以華夏人自居,那他們就是華夏人。
至於出兵值不值
陳景恪的文章做出了解答。
當然,他的文章不可能只解釋這一個問題。
而是系統的闡述了,為何華夏一家。
大家擁有共同的文化、信仰、風俗習慣,我們抱團取暖,與天斗與地爭,在這個世間努力生存。
有人會說,什麼華夏,什麼大明,與我一個月三百文錢的人有關係嗎?
然而反過來想想,如果沒有華夏和大明的庇護,你連三百文錢都沒有。
指望異族人給你吃的喝的?
別做夢了,看看南洋蠻夷是如何對待當地漢人的。
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華夏是一個巨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巨人身體的一部分。
我們團結協作,我們團結一心,這個巨人就是無敵的。
如果我們不團結,就會手腳不協調,別說戰鬥,直接就癱地上起不來了。
如果腳受到傷害,手覺得與自己無關,那很快這個巨人就會失去腿腳。
沒有了行動能力,手也無法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