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391章 光明_頁2
更新:01-17 11:52 作者:西湖遇雨 分類:科幻小說
漢雖不能復三代之治,然猶尊君卑臣,敦尚名節。
然魏晉以降風俗日壞,叛君不以為恥,犯上不以為非,可謂惟利是從,不顧名節,以至於有唐之衰。」
基本不怎麼需要翻譯,高遜志的意思就是說,天下的道理就是禮義,這是三代開始就明白的,漢朝雖然不如三代,但做的還不錯,魏晉以來越來越垃圾,風氣越來越敗壞,所以有了唐朝的衰落。
也就是說,按照從三代到漢唐的歷史經驗教訓,如果不講禮義和三綱五常這些東西,社會風氣的敗壞是必然的,所以治理天下必須以禮義為先,強調倫理道德在治國過程中的作用。
單獨從這些話來看,高遜志說的沒什麼問題。
但卓敬的嘴唇一直在無聲地示意高遜志。
「.別說了.別說了。」
然而跪坐在當面的高遜志卻絲毫不以為意,繼續朗聲說道。
「自李世民以來,不復論尊卑之序、是非之理,循循然中唐凌夷,之於五代,天下蕩然,兵強馬壯者王之,莫知禮義為何物矣。」
在卓敬凌亂的眼神中,高遜志完成了絕殺。
「國家之治亂本於禮,夫治天下之具,孰先於禮義者?」
卓敬起身,乾脆利落地說道。
「——我認輸。」
隨後拱了拱手,頭也不回地走下擂台去,一秒都不想多待,一句評論都不想發表。
果然是一個回合定勝負。
嚴格地來說,擊敗卓敬不是高遜志,而是朱棣。
高遜志敢說這話,屬於是為了贏連命都不要了。
台下的眾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連譁然都沒有,這麼多人的現場,竟然靜悄悄到只有呼吸聲,誇張點說,落針可聞。
這時候大家關心的不是自己賠錢賺錢,而是永樂帝會不會惱羞成怒殺人。
當然了,台下沒人敢抬頭,去窺探旁邊二樓窗戶後面「皇帝」的臉色。
但「皇帝」此時已經快急哭了。
「父皇,要殺要剮您說句話啊。」穿着朱棣龍袍的朱高燧不敢回頭,小聲說道。
「砰」
朱棣把桌案上的杯盞茶水全部掃落在地。
他跟他爹一樣,從來不搞什麼喜怒不形於色,老朱家的皇帝,生氣了就要殺人,從來不憋在心裏把自己氣出病來。
什麼喜怒不形於色,那是沒能耐掀桌子的人才玩的。
朱高熾也被嚇得縮了縮脖子。
這一幕,似曾相識。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練子寧、景清. 朱高熾的腦海里閃過一個又一個名字。
「父皇息怒,此等狂徒沒必要跟他一般見識。」朱高熾趕緊勸慰道。
最終,朱棣還是冷哼一聲。
「看在是國師組織的擂台賽的份上,朕放他一馬,再有下次,定斬不饒。」
高遜志與卓敬的這場關於「義利」的辯經算是結束了,只是朱棣的話,卻讓不少人心驚膽戰起來。
一名身着緋袍的大太監走了下來,警告了高遜志和曹端後,這件事被輕輕揭過。
第三場,是高遜志對陣張宇初,以「王霸」為主題。
這裏必須要簡單介紹一下王霸之辯的起源和背景,否則很難理解為什麼在永樂元年思想界的動盪里,王霸之辯是繼義利之辯的另一個極端重要的爭論點,因為這直接涉及到了程朱理學所推崇的孟子與姜星火新學所推崇的荀子之間的理念之爭。
王道與霸道的說法,一開始是孟子提出來的,也就是孟子關於君主應該走什麼樣的治國路線的看法,所謂王道,孟子的定義是「以德服人者為王」;所謂霸道,孟子的定義是「以力勝人者為霸」.簡單來講,就是說「王道」是君主憑着自己的德行而感化天下萬民,讓天下萬民心悅誠服,而「霸道」則是君主依仗自己國家的軍事實力強行征服,被征服的百姓心中會存在不服甚至怨氣。
孟子說春秋五霸就是因為以「霸道」而成就的一時輝煌,但也正是因為霸道,所以沒有延續下去。
因而從孟子的王霸論來看,就是講使用「霸道」治理國家只能短暫地強大,只有選擇「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