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六百五十四章 走向群眾_頁2
些世家一樣的人,這根本不像是姐夫會說出來的話。
張陽笑道:「你們誤會了,我要建設的書院與官學不同,與地方書舍也不同,我要開辦農學,匠學,數術,格物。」
看兩人還是不理解,張陽繼續解釋,「我們驪山開辦的書院其實很簡單,與那些書舍和官學不同,所教所學不是用於科舉,也不是用於做官,而是為了生活發展,讓學子能夠學得謀生的技能,能夠學到真正的技術。」
說到這裏,張陽長嘆一聲,坦然的神情在臉上,笑道:「讓技術延綿不絕,讓技術可以更上一層樓,讓發展能夠擴展到中原各地,改變民生,讓民力更上一個台階,讓大唐的富強。」
聞言,李泰與上官儀久久不言語。
讀書是為了仕途這種做法是不是錯的?
就像是姐夫說的,人們可以在書院中學得謀生的本領,學得技術。
張陽繼續道:「人人都能學到謀生的技術,便可以讓世間的盜匪更少,讓那些只顧追求道德制高點的聖人更少,驪山發展一切都是為了改善民生,為了提高民力,提高生產力。」
「所以與上官兄的計劃不謀而合,驪山需要合作,也需要擴張,若是可以和周邊鄉縣達成合作,我們可以集中人手,建設這麼一個書院,如此相輔相成之下,我們的發展才能更牢固。」
上官儀頷首道:「世家為求底蘊謀求仕途,豪強為求底蘊與世家聯姻,倒是縣侯的方式從未見過。」
年輕人都是理想的,三人並駕而行,一直商議着計劃。
以及將來的關中面貌。
身為驪山的一份子,更是驪山最名正言順的技術顧問和驪山第二大股東,李泰當然也要記住這些。
繞着渭水河走了一段路,回到村子裏之後,上官儀便開始着手準備,邀請周邊鄉縣的縣丞來驪山察看學習。
也能夠順便增進一下驪山與周邊村子之間的關係。
同時上官儀也想試圖解決一下,村子裏的男子很難娶媳婦的問題,如果能夠說服他們讓子女也在二十歲再考慮嫁娶,那這個麻煩就能夠迎刃而解了,至少嘗試一下。
張陽回到山上,聽着媳婦給弟弟妹妹講着課,她的孕肚已經不能讓她久站時常站一會兒,坐一會兒。
要不是孫神醫說了多走動有利於生產,兩位嬸嬸根本不會讓她講課。
躺在躺椅上,張陽抬眼看着天空上的雲彩,雲彩很厚重,看起來是要下雨了。
關於天氣的預知在古時都是一些口耳相傳的經驗,通過風向,雲彩和霞光的變化來推斷出明日或者接下來兩天是什麼天氣。
翻閱過宮中藏庫的典籍,其中對天氣的記載少之又少。
以至於在古人眼中天象被傳得玄之又玄。
其實天象哪有什麼玄乎的,只不過人云亦云而已。
接受過後世的系統化教育,張陽很清楚地明白氣候是一個龐大的體系。
全球氣候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其中涉及洋流與兩極。
不過人們對地理氣候認知淺薄,而且很多老學究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說法,譬如說周易。
「夫君,在看什麼?」李玥也抬頭看了看。
想得太過出神,忘記了媳婦已經講完課,就站在一旁。
張陽低聲道:「我就是在想,有沒有可能寫一本關於地理與氣候的典籍。」
李玥扶着自己的腰坐下來,「一冊紅樓,一冊狂人日記已經讓驪山遭到足夠多的非議了,如今世家依舊在,文人已經有自己堅定的立場,還未到時機。」
夫妻倆相依到現在,從以前的清貧日子至今,李玥清楚夫君對天氣轉變的了解,也能預知了解一二。
心中思量半晌,張陽攬着她的腰又道:「改天去找袁道長借一些書來看,想來他對氣候變化,與地理常識會有更多的了解。」
「這麼多年過去了,也不知袁道長對經緯地理的鑽研有沒有突破。」
媳婦要休息了,下午的課便只能自己來講。
張陽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字,「群眾」
弟弟妹妹都端坐好,張陽繼續說道:「其實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民為水,君為舟的說法,當年這話是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