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五七九章 止戈為武_頁2
更新:01-16 23:27 作者:董王不懂 分類:軍事小說
這樣一支強軍來。
但是現在他更加佩服董良治國理政的能力了。
天國的狀況,林鳳祥不是很清楚,因為他老早就北上了。
不過太平軍曾經佔領過的地方,沒有一處能夠像華族治下這般安定祥和。
太平軍一路上所做的事情,更像是在復仇,是在殺富濟貧,這不是一個正常社會該有的樣子。
「呀,林將軍來了,惠甫,我來給你引薦一下。」董良看到林鳳祥來了,趕緊給趙烈文介紹。
「林將軍好,趙某對林將軍的大名早有耳聞。北伐英雄,抗清先鋒。」趙烈文知道,這位林鳳祥可是護衛軍花了巨大代價招來的。
元首對其可是讚譽有加,他自然是不敢怠慢。
「趙總參謀長過譽了,敗軍之將,不可言勇。」
林鳳祥在軍校呆過一段時間,自然知道了華族的軍制。
這個趙烈文在華族的軍中可以算作第三號人物。
第一號自然是元首,三軍總司令董良同志。
第二號人物是康八爺無疑了。那位八爺,林鳳祥已經熟絡。
兩人在陸軍學校可是切磋過的。
康老八還向林鳳祥打聽過北邊的情況。
陸軍學校缺麼騎兵教官,林鳳祥向康老八舉薦了李開芳。
李開芳傷的太重,被救出來之時,只剩下一口氣了,因此到現在還在養傷。
不過李開芳確實是一名非常厲害的騎兵將領。
這可是有歷史資料證明的。
有一位叫陳思伯的北伐小兵,在他57歲時,也就是1894年冬天,記錄了他四十年前參加北伐軍的詳細經歷,全文共有一萬多字,名叫《復生錄》,是關於太平軍北伐麼見的當事人材料,十分珍貴。
陳思伯是湖北武昌人,他爸爹原是清廷武官,1853年1月太平軍攻下武昌時,他父親早已去世。
他自己躲在伯父家避難,因太平軍在他伯父家搜到飛虎旗,要把他伯父抓去殺掉,陳思伯站出來說這旗是自己老爸的,要殺殺我好了,跟他伯父無關。
太平軍覺得陳思伯是條漢子,取出紅頭巾叫他跟着太平軍混,陳思伯只能與家人痛哭分別,便隨着太平軍攻南京,又跟着林鳳祥的隊伍北伐。
據他回憶,北伐時李開芳手下精銳騎兵單兵戰鬥力極強。
有一次太平軍被圍,有個太平軍帶着金手鐲。被俘後,清軍騎兵想要他的鐲子,那太平軍說,我反正馬上就要死了,這手鐲也沒用了,你給我鬆了綁取走吧。
清軍騎兵就給他鬆綁,正要拿他手鐲,這名太平軍反手拔出清軍騎兵的刀,一刀將騎兵手臂砍斷,奪馬突出重圍,於馬上砍傷清兵幾十人,狂奔而去。
到黃昏時,這馬因自己想回營,又把這太平軍帶了回來,清兵不敢上前單挑,騎馬將這人團團圍住,馬不能跑,幾十人上前才將這名太平軍亂刀砍死。
陳思伯後來降了清,為了感謝僧格林沁不殺之恩,對清朝武將一頓吹捧,因此他記敘太平軍戰鬥力彪悍的一面,反而有很強的可信度。
出於太平軍老兵這種生猛的戰鬥力,僧格林沁不會輕易硬碰硬,一直對太平軍採取圍困的辦法。
只是李開芳身邊的精銳騎兵在突圍的時候幾乎全部戰死。
但是士兵都是將領訓練出來的。
華族手中有上好的戰馬,從吃苦耐勞的蒙古馬,到高大俊逸的阿拉伯馬應有盡有。
同時,華族也有優秀的兵源。龐大的民兵體系,每年都能夠為軍隊輸送大量的好兵苗子。
兩人寒暄了之後。董良要求林鳳祥坐在火堆邊上一起烤魚。
秋日的樹蔭下,涼風習習,眼前是一片豐收的壯麗景色,遠處是連綿的群山,河流在群山之間奔騰。
大河如同碧綠色的玉帶,在山間環繞。
這樣的景色,似乎能夠淨化人的心靈。
傅善祥心想,元首這樣的人,要是生在太平盛世,在這樣的地方應該賦詩一首,一表自己激動的心情吧。
而她這樣的女人,不是應該在某個廟會上與才子偶遇嗎?
但是眼前這幾個年輕的男人,聊的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