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二五〇章 橡膠樹_頁2
更新:01-16 23:26 作者:董王不懂 分類:軍事小說
的蔬菜和水果時間長了會變質腐爛。
「嗯,我知道了,蘇管事會去幫我感謝蘇東家。」
「對了,我上次讓蘇東家找人去巴西購買橡膠樹苗,有眉目了嗎?」
董良突然想到一件事情,這是董良送給蘇家的一條財路,可以保證他們家族未來經久不衰。
當然了,也是因為蘇文燦這個人在南洋有些門路,與洋人之間的關係也不錯。
尤其是蘇家與澳門的葡萄牙人關係緊密。他們家中船隊多為老閘船,就是澳門的葡萄牙人幫他們造的。
這種船採用西式帆船的修長船身,適航能力很強,同時採用中式硬帆,方便華人水手操縱。
這是蘇家維持自己南洋貿易航線的重要保證。
因此董良建議他們走澳門葡萄牙人的路子到巴西去搞一些橡膠樹苗。
這個時候,橡膠的應用並不是很多,等到幾十年後汽車發明,它才開始真正普及。
不過,董良非常清楚,橡膠未來在工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有了橡膠,他才能夠做出氣密性更好的蒸汽機。有了橡膠,他才能做出橡膠輪胎。有了橡膠,華族百姓可以穿上膠底鞋,可以穿上完全防水的雨衣。
然而在歷史上,1876年英國植物學家亨利·威克姆才把亞馬遜地區的七萬顆橡膠種子帶到英國,栽種在植物園,後來又陸續把橡膠移栽到東南亞各國。
而一棵橡膠樹栽種之後要等上5~8年才能夠割膠。
所以這件事情,董良必須提前佈局。
南洋的海島,地處熱帶,實際上是最適合種植橡膠樹的。
在後世,這裏成為了全世界的橡膠種植生產中心。
蘇管事回答道:「已經托葡萄牙人去購買了,老爺沒有跟他們明說,只是說自己要修建宗祠,聽說巴西有一種眼淚樹,可以流出白淚,希望能夠栽種在宗祠,寄託對祖先的哀思。葡萄牙人聽後大為感動,答應幫家主帶回種子和樹苗。」
這套說辭,還是董良教給蘇文燦的。
這個時候,洋人實際上對華人還是有防範之心的。
就像當年紅薯傳入華夏就廢了百般周折。
1593年,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到呂宋島經商。在呂宋島,陳振龍發現了當地的一種農作物——朱薯。
了解到朱薯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生長力強,耐旱、高產、適應度高,生熟都可以吃,聯想到家鄉時常災歉,食不果腹,便想要引種回國。
但由於當地有嚴厲的禁止帶出法令,於是他開始在呂宋學習朱薯種植法,而後在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將薯藤巧妙地絞進纜繩之內,避過了出境檢查,經過7晝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紗帽池邊隙地試種。
巴西人對橡膠也有類似的禁令,因此董良讓蘇文燦使一些小手段。
之所以找葡萄牙人,那是因為巴西曾經是葡萄牙的殖民地,雖然現在獨立,但是當地的統治階層依然以葡萄牙人居多。
「蘇管事務必再次提醒一下蘇東家重視此事。」董良沒忍住再次提醒道。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