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第三十九章 我只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_頁2
「在京師新城周圍,選定一塊風景秀麗之地,令駐京藩王自行建設新的王府,促進京師的消費,減少失業流民。
「當藩王和子女適應了京師新城的繁華與熱鬧之後,應該就不會再留戀偏遠的藩國鄉下了。
「同時將外藩改為內藩,如今內藩與直省布政使司無異,外藩改內藩就是事實上的撤藩。
「藩王和藩國名義上仍然存在,只是回歸了『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的傳統狀態。
「到時候這些藩國實際上就不存在了,在以後幾十年的時間可以逐步正式廢除,也可以根據需要繼續保留名義。
「以上六計可以交叉疊加使用,應該能夠消除藩王權威和影響,合併最合適的殖民地為本土,進而擴充帝國的統治基礎……
「當然,這都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要不要採用和實施,具體怎麼實施,還得皇爺爺和諸位老先生們討論決定。」
朱靖垣說到這裏暫時停了下來,然後朝着皇帝和大臣們拱手,示意自己說完了,有問題可以問了。
王尚書和其他的大臣們,看向朱靖垣的眼神都很驚詫,一時間都說不出話來。
之前的不詳預感成真了,這孩子竟然真的又給出了解決方案。
而且這次的方案,不只是簡單粗暴的問題了,而是複雜多樣靈活多變的級別了。
甚至王尚書下意識的覺得,這些方案真的結合起來使用,似乎能夠把大部分撤藩問題都解決了。
特別是把廢奴的麻煩解決了,最起碼可以拖延和規避了,這真的是最好的操作。
但是——這就是你所謂得「不成熟」的想法嗎?
不成熟的想法都是這種形態了,那麼成熟的想法是什麼?
把每個藩國的具體操作方案,都直接做成指導文件發下來,讓我們直接照辦嗎?
雖然感慨了很多次,但是大家還是忍不住在心中反問:
這真的是十五歲的孩子應該考慮的事情嗎?
文華殿內再次安靜了幾秒鐘。
戶部王尚書作為問題提出人,也是最了解戶籍、藩國、奴僕事宜的人,最先緩過勁來:
「敢問殿下,朝鮮和日本籍的奴僕,為何不用一仆二主之計,或是騰籠換鳥之計,繼續保留藩國和現有奴僕呢?」
王念孫既然提出了這種疑問,顯然是已經接受了朱靖垣的這些「計策」,只是對適用範圍有了不同見解。
朱靖垣對此也早有預料,這時候直接回答說:
「三地對大明本土過於重要,應當儘早將其吸收為本土,其百姓轉為大明百姓,短期可能有虧,但是長期穩賺不賠。
「關鍵是,奴隸制早晚都要徹底廢除,我建議從最合適的朝鮮、日本、琉球開始。」
王念孫下意識的想要繼續詢問,但是老皇帝卻直接開口了:
「靖垣,朝鮮、日本、琉球三地的確重要,廢奴也的確是必要的政策,但也絕對不可急躁。
「絕對不能讓失業奴僕與失業流民匯合,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等和談結束,國內局勢基本穩定下來,流民基本成為工人之後,再逐步推進廢奴政策。
「不過可以提前準備,戶部及相關衙署收緊相關行業和市場,提醒相關行業人員轉行,對整個行業施壓。
「撤藩也是一樣,不可一次性全部撤銷,不適合撤藩的地方,不需要撤藩的地方,萬不要強行撤除。
「和廢奴一樣,撤藩也是長期確定的政策,以後根據藩國實際情況,隨時逐步推進撤藩行動。
「戶部主導,其他部門協助,暫且按照靖垣提的六條計策,從易到難的開始撤藩,儘快拿出時間表公佈出去。
「靖垣,從現在開始,你最近先不要去管其他政務了,專心規劃新的戰艦設計,其他人也不要去打擾了。」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