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機南北朝 第101章 成佛和致聖賢(4k)
更新:11-10 22:39 作者:肥鳥先行 分類:其他小說
崔光和酈道元不一樣,酈道元看到的只是竹紙能夠提高官署衙門的辦公效率。
但是崔光作為國子監祭酒,他更看到了紙張對於知識傳播的巨大作用。
其實如今的南朝佛學傳播,也依靠了紙張這種新工具,佛經被大量謄抄下來,才能迅速風靡,就連普通百姓家中都可以買得起佛經。
相反經史子集這些儒學典籍,卻被世家大族們作為壟斷的「家學」,平日裏都鎖在家中,束之高閣,普通寒門子弟連學習的機會都沒有,就更不要說傳播了。
崔光深知,任何一門學問如果不傳播,那就談不上任何發展,先秦諸子百家都在賣力的推銷自己的學說,鼓勵別人傳抄自己的學問,才有了百家爭鳴的盛況。
而價格低廉的竹紙,說不定能改變如今儒學式微的狀況。
崔光看着蘇澤抄完經書,他對蘇澤更加感興趣了,開口問道:
「子霖,你對佛學怎麼看?」
蘇澤鄭重的看向崔光說道:
「佛法沒問題,是僧人們把經念歪了。」
崔光本來也是隨口一問,沒指望蘇澤這個年輕人說出什麼道理,畢竟蘇澤已經明確表示自己對佛學不感興趣了。
但是蘇澤這個回答,激發了崔光的興趣,他問道:「那念經有什麼問題?」
蘇澤組織了一下語言,從一個崔光從沒有想過的角度,開始講道:
「僧人所說的成佛之法,在我看來無非是兩種。」
「一種是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能發掘自己的佛性就能成佛。」
「一種是成佛需要修行,必須要苦修才能成佛。」
崔光精通佛學,聽蘇澤說完連連點頭,這麼一總結,幾乎所有的佛經都可以分成這兩類了,也就是頓悟成佛和修行成佛兩個體系。
崔光讀了大量的佛經才有這樣的認知,蘇澤這麼年輕就能看的這麼透徹?
蘇澤繼續說道:「前一種又分成兩條路,第一條路就是人人都有佛性,什麼都不做只要謹守本心就可以成佛,這一派論的就是『空』了,也是如今大魏最流行的佛法。」
崔光連連點頭,如今北魏上層的佛教徒討論的都是所謂的「空」性,全都是一些玄而又玄的哲學問題,有的佛法辯論都搞得和魏晉的談玄論道差不多了,開口閉口就是一些普通人聽不懂的東西。
「另一派則認為隨心所欲就行,追求是所謂「性」,也就是人的本性。循規蹈矩就是執着於『相』,反而是自身修行的桎梏,只要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那死後就能成佛。」
崔光皺眉,這一類佛門也在公卿中很有市場,不少人甚至借着修持這類佛法而恣意妄為,浪蕩形骸。
崔光看着蘇澤問道:「那子霖你更推崇哪種佛法?」
蘇澤說道:「這兩種我都不推崇,我更喜歡苦修的佛法。」
崔光皺眉,「空性」之論,是如今南北佛教的主流,強調苦修的佛法在洛陽並不流行。
蘇澤當然知道不流行的原因,這還是時代的原因。
在漢到唐的時期,可以說是中原佛學的鼎盛時期,而這個時期的佛學,也和儒學一樣,還處於一個貴族佛學時代。
百姓固然也信佛,但是大部分百姓都是被忽悠從眾而信仰的,至少說百姓雖然信佛,卻沒有談論佛經的權力。
真正研究佛法的,都是有錢有時間的公卿貴族們。
而喜好談論「空性」這類形而上的話題,討論生死、善惡、根本、識、頓悟,這些玄而又玄的東西,都是從魏晉談玄論道發展下來的貴族愛好,而佛學作為一個新興學說,填補了這個時代公卿貴族的精神世界。
到了宋至明清時期,隨着門閥政治的解體,佛法開始流入下層,這時候再談論空性,普通百姓自然是不感興趣的,這時候強調持戒苦修的宗門發展出來。
而蘇澤所選用的四本經書,就是後世在整個世界都廣泛傳播的淨土宗的根本經書。
之所以選擇淨土宗,就是因為這門佛法好修,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只需要口念阿彌陀佛,日常踐行善行就可以了。
不講究空性,不講究緣法,也不講究頓悟。
淨土宗的修行方法就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