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364章 中國文學要走出自己的路_頁2
更新:11-11 01:31 作者:坐望敬亭 分類:都市小說
麼可能輕易滅絕呢?又怎麼會讓我們落於人後呢?
這樣的想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顯然是顛倒了因果順序。
另外還有一部分人,看到《文學的根》最大的反應是嗤之以鼻,這些人都是堅定的西方現代派的擁躉,將現代主義視為拯救中國文學和文化的靈丹妙藥,對本土文化不屑一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個每個讀者的感受都不一樣,更何況《文學的根》是一篇討論文學觀念的嚴肅著作。
《文藝報》作為中國文藝界最為權威的主流刊物,影響力自不必提。
這期刊物上市短短几天時間後,便引起了國內文化界、文學界和思想界的關注,作家、編輯、評論家、學者、文學愛好者
數以百萬計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當中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在這樣的關注下很快便形成了一股討論的熱潮。
當所有人都在討論《文學的根》中所提出的文學概念和觀點時,當期《文藝報》上的另一篇通訊文章也在悄悄流傳着。
發表之初,它並沒有引發許多專業人士的關注,但卻在廣大的青年文學愛好者中受到了廣泛好評。
《中國文學的震撼發聲——記「涿縣宣言」的誕生》的作者是高洪波,作為《文藝報》的編輯、記者,他全程見證了林朝陽在全國農村題材創作座談會上的發言,也見證了那些青年作家們對於這個文學理念的狂熱追捧。
離開後的最後一晚李拓在桃園飯店宴會廳內慷慨激昂的朗讀深深的打動了高洪波。
當他聽到李拓口中喊出的那一句「這,就是中國文學的『涿縣宣言』」,高洪波感覺到一股來自靈魂的戰慄,那一刻熱血不僅充盈了他的身體,更豐盈了他的靈魂。
他隨着眾人的咆哮,高聲發出無意義的吶喊聲,在那一刻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喊什麼,他只是想發泄。
我們中國文學要走出自己的路!
這是高洪波事後回想給自己總結的台詞。
在會場他除了激動和吶喊,也幹了點正事,比如他抓拍到了一張李拓站在椅子上奮力高呼的照片。
在那張照片裏除了有慷慨激昂的李拓,還有面帶微笑的林朝陽。
儘管李拓處在畫面的最中心,表情和肢體動作也充滿了激情,但他根本無法遮掩林朝陽身為「涿縣宣言」的主導者和靈魂人物的光彩。
整張照片動靜相宜,一邊是慷慨激昂的激情,一邊是閒庭信步的自信洗出來後高洪波滿意極了。
那天晚上的聚會結束後,高洪波內心的熱血仍未退去,回到房間他的手都是顫抖的,他想着自己必須做點什麼來。
他想到了自己這幾天的經歷,覺得自己有必要將這些事都記錄下來,並利用自己的筆將這些理念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
打定了主意,他寫了一個晚上,到第二天上火車時仍然在寫,回到家還在寫。
兩天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和趕路,他的所有時間都投入在了這件事上,文章很快出爐,他拿到編輯部提請領導審核。
文章內容獲得了通過,而且還受到了領導的好評,但對於他想把照李拓和林朝陽的那張照片放在刊物上的想法,領導堅決的拒絕了。
雖然心中有些遺憾,但畢竟文章還能發表,高洪波將那張照片珍藏了起來。
他心裏想着,若干年後,這張照片必定會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發展進程的重要見證。
高洪波寫《中國文學的震撼發聲——記「涿縣宣言」的誕生》,注入了自己的全部熱情,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熱烈飽滿的情感,充滿了感染力。
如果說《文化的根》是以其獨到的觀點、見解來俘獲讀者的話,那麼《中國文學的震撼發聲——記「涿縣宣言」的誕生》就是以它炙熱的情感贏得讀者喜愛的,閱讀這篇文章,讀者的最大感受是有一種參與和見證歷史進程的成就感,這樣的感覺很難讓人抗拒。
這兩篇文章發表在同一期刊物上,一個用觀點來瓦解讀者們的理智,一個用情感來攻陷讀者們的情感。
兩者相輔相成,達成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助推着「尋根文學」這股熱潮走向更加火熱的局面,成為1984年開年後最為火熱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