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滿宮堂 第八十七章_頁2
何一件小事,在他眼中都是了不起的知識,經常聽得小殿下們驚呼連連。
太子來晃悠了幾次,就向黎隸打報告,希望在公事之餘,也來旁聽。
皇帝陛下來旁聽了幾次,嘴角抽搐着同意了太子的請求。
這凌蔚,也太能扯了,連個葉子都能講出不同的道理,只是那葉子所屬植物的自然規律也就罷了,還有由每片葉子的不同引申到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甚至還能講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小故事。
只是一片葉子而已……
別說太子,連他都想繼續聽聽,凌蔚還能扯出什麼來。
凌蔚也閒得慌,腦袋裏儲存了太多的知識沒機會說出來,平時上課也有固定的內容,不好滿嘴跑火車。現在皇帝陛下恩准他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他就開始侃大山了,看着小朋友崇拜的小眼神,他心裏那個美啊,比喝了陳年老窖還醉熏熏的。
除了通過小殿下們每日的見聞強行侃大山之外,凌蔚也終於可以看到他心心念念的書了。
因為過目不忘,凌蔚看書速度非常恐怖。他看完一本之後,就開始回憶思考,然後把書講給孩子們聽。
看書只是強行記憶,講書才是把書中之事歸於己用。凌蔚講的雖然淺顯,卻都是書中的精華部分,小殿下們都聽得津津有味,甚至是一些醫藥農工的知識,他也能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來講給小殿下們聽。
太子恨不得常駐這裏,不錯過凌蔚每一次講書。
但是他還有很多事要忙,不能像小的時候一樣,只讀書學習就好了。
人長大了,總是會越來越身不由己。
太子對此很不滿。
凌蔚看在眼裏,就在自己看過的書中選擇對太子有用的書,在太子抽空來的時候,專門講解給太子聽——這比講給小殿下們深奧多了,還夾雜了許多太子遇到過的事。但小殿下們或許不能全聽懂,卻也能聽進去幾分,甚至問出一些稚嫩卻不幼稚的問題,反而給兩人許多啟迪。
在太子忙碌的時候,就自己帶着那本書,閒暇時間翻來看看,既能加深理解,又算是休息。如果有什麼疑問,就記下來,到下一次看望凌蔚的時候再提出來。
太子無論何時都拿着一本書,空餘時間就翻來看,還用個小本子做筆記。和太子共事的臣子好奇問道,太子便說,那是凌蔚佈置的功課。
學無止境,即使忙於共事,也不能疏忽學習。
「瑾堂在養傷的時候也沒閒着,他就惦記着宮裏的藏書了<="r">。」太子還笑道,「真羨慕弟弟妹妹們,瑾堂看書後,還會給他們講解,若不是孤太忙,恨不得時時也去旁聽。」
「殿下們年幼,能聽懂?」宮裏的藏書大部分還是很深奧的。
「瑾堂總能用聽得懂的話來講解。」太子道,「瑾堂說,就跟音樂一樣,懂音樂的人,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是擅長的。《三字經》和《千字文》可都是他編纂的。」
太子這是第一次正式承認這兩部已經在晏朝推廣開來,幾乎是蒙學兒童必學的啟蒙書籍是凌蔚編纂的了。
凌蔚編纂這兩部書的時候花了很多心血。《三字經》和《千字文》用了許多典故,但是晏朝的歷史和華國的歷史並不盡同,時間點也不同,他刪改了不少內容,替換上了這個世界的典故。
為了讓典故具有代表性,又能朗朗上口,凌蔚改稿不下百次。
後來經過趙昭、於錚作序,很快就推廣開來,但因覺得凌蔚當時名聲太淺,並未將他是這兩篇啟蒙文作者的事公開。
皇帝陛下的意思是,是在這兩篇啟蒙文已經在晏朝傳開了,已經被人認可之後,再把此文是凌蔚所做的事公開,這樣就不會有人因為質疑凌蔚的年齡,而抵制這兩篇啟蒙文了。
而那時候,凌蔚肯定已經比那時聲望更高。
現在《三字經》和《千字文》已經在所有官學推廣,是蒙童不可不學的內容,甚至考童生的時候還會考到,其地位已經不可動搖,現在就算有人質疑凌蔚,也不會質疑這兩篇文。
不過凌蔚雖說年紀不大,這些年的功勞和聲望已經比許多朝中老人更高了。主持了科考之後,他在讀書人中的聲望也節節拔高,已經從想超越的人,變成了只可仰望的人。
他所編纂的啟蒙書籍,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