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_頁2
更新:09-05 09:26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軍事小說
現在徐光啟較陳繼儒,董其昌二人,尚且名聲不顯,也沒聽說過哪位官場大牛招攬過。
所以林延潮就打算搶一個先手。
林延潮也是修書一封給他,結果仍是被拒絕了。
拒絕原因是,父母尚在,不敢遠離。
話一般到了這裏,也就打住了。林延潮卻打聽他家庭狀況,聽說他本來家裏很有錢,但後來家道中落,只能務農為生。
林延潮聽此後命人送去十兩銀子。
拿到銀子後,徐光啟十分惶恐,親自來歸德見了林延潮一面,將家裏情況說了一遍。
說他的祖母徐氏剛剛病故,去年他家裏又遭了水災,父母又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徐家上下是靠他一個人撐着,他是無法遠離家中。
林延潮聽他的說明,知道此人確實至孝,自己看來是又招攬不成了。
如此與其強留,倒不如留一個緣法,於是林延潮再拿給他十兩銀子。
這錢猶如雪中送炭,令徐光啟十分感動。
徐光啟的十動然拒,令林延潮對華亭三傑的招攬徹底失敗。於是林延潮心想與其繼續在挖歷史上名人的事走下去,真是事倍功半。
倒是自己不爭不搶下,孫承宗,陶望齡,郭正域,袁可立,左光斗主動上門。
如此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與其挖人,倒不如自己培養人才呢?
林延潮當年讀書時,就十分敬佩曾國藩。
曾國藩的治幕是有手腕的,他幕僚團陣容,唯有胡宗憲可與他相提並論。
但二人當時都已是封疆大吏的身份,什麼樣的人才請不來。而自己雖有三元名聲,但位不過知府,要真請到如董其昌,陳繼儒這樣的一流人才,還是不行的。
特別是有功名的人,都是喜歡去當朝宰輔,或者是致仕大員下面擔一任幕客,先有了靠山,將來無論是考取進士,還是在官場上都方便的多。
所以林延潮也當唯有從沒有功名的人培養起。
因此林延潮繼續招賢,雖之後都沒有來什麼有名望的人物,甚至不少都是沒有功名在身的。
但林延潮不計較,凡在水利,以及錢莊經營上有一技之長的,都召入幕下。
就在這時,傳來了巡撫楊一魁向朝廷請致仕,而後朝廷派順天府尹臧惟一來河南替楊一魁任河南巡撫的消息。
新任巡撫到任,豈是小事。正所謂一人一政,對於林延潮現在要卯足全力幹大事的官員而言,最忌諱的就是上面的人事變動。
若新任巡撫到來對賈魯河疏通的事,有什麼更張,那麼林延潮的政績就要涼了。
但是新任巡撫到任,林延潮就着急去巴結,會被官場中人詬病,同時身為知府也不易輕離治地。
於是林延潮找了一個視察賈魯河的由頭,''順路''就拐到了開封府。
林延潮到開封府第一件事,就是先去送楊一魁離任。
林延潮以往與楊一魁相處很好,在馬玉之事上,二人相互借重(勾結),各自剷除了心腹之患,送送也是應該的。
話說回來,楊一魁在河南有政聲,解決了不少前任巡撫留下來問題,打壓了宗室氣焰,幹掉了馬玉,初步平定了前年河南大水,淹沒百里的災患。
但是去年為了應對潞王就藩,楊一魁在馬玉逼迫下,下令各府對百姓催科,間接導致開春後糧價暴漲,民不聊生。
於是楊一魁被潞王一黨的御史以擾民,賑濟無方的名義彈劾數章。
這件事對於楊一魁而言實在是一個天大的諷刺。楊一魁受不了這氣,一怒之下,就向朝廷請求了致仕。
然後天子也就答允了。
所以楊一魁離去時有幾分淒涼,百姓怪他,天子怪他,連九泉之下的馬玉也怪他。
做官做到這個地步,也是悲催。
碼頭上寥寥無幾的官員相送後,倒是林延潮趕來時,令楊一魁有些觸動。
「宗海,老夫已不是河南巡撫,此後與百姓無異,你實在不必冒着離境的風險,來開封相送啊。」
林延潮暗道,慚愧,誰是來送你的。我是順路的。
林延潮面上道:「撫台休要這麼說,撫台在林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