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
更新:09-05 09:28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軍事小說
卻說碧蹄館之役後。
兵部為了挽回朝鮮戰場上的缺兵少糧的局面。
石星一是奏請天子拿出帑幣充作軍費,對於愛財如命的萬曆天子而言,倒是二話不說拿出了十五萬兩銀子。
第二是增派援軍。天子也是下令讓副總兵劉綎率五千川軍,蔚州參將許國忠率一千南兵入朝增援。
第三就是籌集軍糧,當然此事原本是派官員到山東買糧,但現在就着落到林延潮身上。
眼下就說副總兵劉綎。
此人可是不一般,他乃名將之後,其父劉顯現在名聲不顯,但在當時是與戚繼光,俞大猷並稱的名將。
以文臣領兵的譚綸曾對於俞大猷有這樣的評價,他說節制精明,公不如我。信賞必罰,公不如戚。精悍馳騁,公不如劉。然此皆小知,而公則甚大受。
這精悍馳騁,公不如劉,指得就是劉顯。
而劉綎打戰頗有其父之風,甚至青出於藍,之前緬軍入侵雲南,正是劉綎率軍跋山涉水,連戰連捷,順利平定叛亂,被授予副總兵之職。
不過正因戰功卓著,劉綎有些居功自傲,再加上他不善於約束部下,以至於軍紀頗差,所以屢被文.官彈劾。
從副總兵之位被擼為游擊,又因戰功升參將,這一次主動請戰援朝,故而天子又授劉綎副總兵之職。
卻說劉綎部下也很有意思。劉綎打戰喜歡從被他擊敗的或者是當地土著中招兵,甚至僱傭外國人。
朝鮮官員李恆福有一次到劉綎部隊裏勞軍。結果李恆福一去簡直看蒙了,他回來記載劉綎所率人馬,有暹羅、都蠻、小四天竺、六番、得楞國、苗子、西番、三塞、緬國、播州、鏜鈀等等,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多國部隊。
當時面對朝鮮使者,劉綎無不裝逼地說,吾十三歲隨父起兵,橫行天下,將這些外國向化之人作為家丁。
除了這些多國部隊,劉綎手下還有海鬼數十名,據說面色深黑如鬼,能潛海底。
當時朝鮮人沒見過黑人嚇得不行,但其實可以猜想這些都是劉綎從葡萄牙人手裏買來的黑人奴隸。
當然歷史上劉綎在援朝之役時,還本着走一地收一地的集郵愛好,招募了不少倭國降兵,編作了一支五百人的火銃部隊,還以一名倭國將領為千總。
現在劉綎的這五千川兵正駐紮於天津。
林延潮從京師坐船去天津的途中,當即給朝廷寫了兩封奏疏。
第一封當然是彈劾顧憲成的。
第二封則是向朝廷提議設立天津巡撫,以籌海防之事。此事關係到當初登萊一體,戰守一策的戰略,當林延潮在廷議上提出時,遭到以石星為首的頑固派官員的反對。
但現在石星有求於己,應該不敢再扯自己的後腿。
所以林延潮在奏章中提出了設立天津巡撫,一面在於側重海防,奏章中說到若朝鮮戰局不利,倭軍趁勢侵佔朝鮮全,慶兩道,到時必從海上來犯。而天津北拱京師,南通運河,若倭寇從鴨綠江揚帆而來,三日可至,尤當防備。
一面還以天津,登州兩地為根本,從海上經營遼東,朝鮮的大計。請求朝廷從閩浙調慣戰水師至天津。
林延潮在船上寫完奏疏後方才入睡。而大明朝的內閣,以及身在紫禁城裏的天子,一定不會想到從此以後每日接受林延潮奏章轟炸的日子已經開始。
次日船已是抵至天津。
天津原來是黃河入海口,在北宋前一直都沒有明確的地名,到了金代黃河奪淮入海後,方才形成一個城市作為地名被載入史策。
到了元朝時,元朝不同明朝河漕之策,主要是以海漕輓輸,故而天津作為漕糧轉運中心因此而興。
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從運河乘船由天津南下爭天下,為紀念偉大的靖難戰爭,朝廷以天子由此渡口渡河之意,取名為天津。
當時天津還未設府,而是稱作天津衛,然後又增設左衛,右衛合稱天津三衛。
天津衛是由永樂二年築城,因東西長而南北短,故而被形象的稱為算盤城。其四個城門分別稱鎮東,安西,定南,拱北。城池又以鼓樓為中心,辟街四條,街的兩端一抵鼓樓,一抵城門,還有一道水門開在東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