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_頁3
更新:09-05 09:29 作者:幸福來敲門 分類:軍事小說
百官相攻,師相為官一向謹慎,為何這一次冒如此風險?」
「學生斗膽直言,俯請……俯請師相海涵。」
林延潮嘆道:「你還是依舊如此直言不諱。」
「這些年來,已經越來越少人如此勸我了,特別是石東明致仕回鄉之後。」
石星在朝中與林延潮不和,屢屢在廷議上頂撞,最後林延潮忍無可忍,在一些事上為難石星。
石星見此怒而辭官,期間多次與同僚言,林延潮忘恩負義(當初林延潮入閣前,正是石星向天子保薦他的援朝平倭之功)。
林延潮見石星辭官心底也有些愧疚,於是向天子上奏石星功勞。
一治河,石星任工部尚書期間與潘季馴配合默契,黃河因此得以治理。
二均丈,張居正死後,清丈田地之法險些廢除,石星任戶部尚書時於各省繼續推行此法。
三寧夏之役。
四播州之亂。
五兩度援朝平倭之功。
天子見到林延潮奏章後,給辭官歸鄉的石星加封為少師兼太子太師之職,如此才稍稍安撫石星的失意。
儘管石星榮歸故里,但官場上卻因此道林延潮性愎自用,不能容人,不能兼聽旁議,還有不滿之人加了一句『真頗有張文忠公當年的風範』。
儘管損失了一些名聲,但石星一去,官場上下為之一肅,令林延潮施政的阻力大大減輕。
孫承宗當然知道這些年林延潮權威日重,廷議之上敢於反對之聲漸少,除了沈一貫,恐怕沒有人敢在林延潮稍露半個不字。
然而此刻提及石星,林延潮倒有幾分想念之意。
林延潮道:「這些年奉承之言聽得多了,稍有些實話不免覺得刺耳。真高處不勝寒……但朝堂上要有講真話的人,你說得不錯。眼下朝中反對者不少,換以往吾必安步當車,但眼下時不我待。」
孫承宗道:「師相,坊間流傳恩師欲變法革除積弊,先是火耗歸公,再攤丁入畝,最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林延潮神色一動:「何人所言?」
「沈四明身旁那些浙籍官員那邊傳出來的。」
「果真如此。」林延潮冷笑,沈一貫果真使下作手段中傷自己。
「師相若提出火耗歸公,必遭到官員與讀書人們的反對!學生為師相計,還請三思。」
林延潮看向孫承宗道:「你的話仆明白,不用再說了。」
孫承宗見林延潮露出逐客之意,只能告退。他走到門外,回頭見林延潮以指叩桌,凝眉沉思。
這一刻孫承宗突然想起了,他第一次至林延潮門上時情景。那一天雪下得很大,他於落魄之時投奔林延潮,得之收容。這一刻十幾年的師生之情湧上心頭。
孫承宗眼眶裏泛起熱淚回身入內,決然道:「若師相心意已決,學生……願與師相共同進退。」
林延潮聞言一愣,隨即笑了笑,轉身走向牆邊存放公文的紅櫃。
林延潮取出一書來交給孫承宗道:「此書乃我入閣三年執政的經驗所談,盡述國家的弊端,如何治理根除,如何循序漸進都寫在裏面了。」
「師相……」
林延潮擺了擺手道:「自仆入閣之日,沈四明即處心積慮要逐我而後快。仆大不了回鄉教書,但朝堂上卻不能沒有人貫徹仆的主張。此書你拿在手裏,將來吾學若不被人推翻,那麼你一定用得着。切記廷議無論如何,你都不要說一句話,過早暴露政柄則後患無窮,切記你是當今太子的老師!」
廷議之日。
與議官員皆聚於闕左門外。
孫承宗心情沉重,他從這幾日得知,沈四明四下散播言論,言林延潮欲大刀闊斧行變法之事。
林延潮的手段會比當年張居正頒考成法,清丈田畝,一條鞭更狠,一舉觸動無數官紳的利益。
儘管朝堂上林延潮的門生黨羽眾多,眼下已有不少中立官員都已支持沈一貫。
按照慣例,廷議上議論什麼事,就由哪一部的官員在主持,這一次廷議議論火耗歸公,自是由戶部尚書楊俊民主持。
為何廷議要選闕左門,闕右門,因為天子御門聽政在皇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