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第二九五章 算總賬(二)勒索_頁2
更新:09-04 20:26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軍事小說
王文韶呆了。翁同龢當初下台的事兒,所有人都覺得詭異。大清國既沒有錦衣衛也沒有粘杆處,怎麼就給人知道了呢?聯想起楊浩出道以來的種種神奇之處,忍不住渾身一抖,沖天怒氣登時泄了個乾淨。
頹然坐倒,喟然嘆氣:「唉,這日子是沒法過了。」
扭頭再看桌上的賬本和那一堆單據,他煩亂的一揮袖子:「算啦算啦!趕緊把這些東西都送京城去!誰愛管誰管,老夫不摻和!」
不用他多說,幕僚們自然把東西都劃拉出去,順便替他把摺子寫好,以四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楊浩一行人那麼張揚的動作,根本瞞不過有心人。前腳離開,不到半個小時就有詳細的小道消息傳播開來。先是把天津衛鬧得人心惶惶,誰也不知道一萬多大軍回來,是不是要跟朝廷兵馬起衝突。隨後京城裏的大人物們聽說了楊浩要賬的數字,和追究責任的事情,頓時一片譁然!
光緒皇帝在看到王文韶的電報之後,當着滿朝文武的面兒,怒氣沖沖的連發雷霆震怒:「四千萬,四千萬兩啊!他怎麼不去搶?!就算他為朝廷立下些微的功勞,如此獅子大開口,到底還有沒有點天良?李經方呢?還有新軍里那麼多的官員呢?朝廷對他們一向不薄,難不成也要跟着楊氏犯上不成?!」
新軍第一鎮一萬多人,多數是來自朝廷的官員和士兵。按道理說他們不至於跟着裹亂吧?
但問題就在這裏,李經方他們一直連個摺子都沒上!甚至第一批軍隊都已經從高麗起航了,他們都還在平壤呆着呢。這事兒,不對勁!
李鴻藻聽聞楊浩要秋後算賬的消息,就知道事情不妙。老傢伙們都是當世第一等聰明人,陰謀算計都是一流水準。
他當即站出來,躬身道:「皇上,楊氏所圖非止一端。當務之急,不是順着他的路子讓朝廷為難,而是要加強軍備,以防不測!」
光緒皇帝一愣,遲疑道:「李愛卿的意思是,那楊浩還敢興兵造反不成?!那第一鎮可不是他一家子的。那麼多人,就不怕家人遭受牽連,受到朝廷法辦嗎?」
一般人大概也會那麼想。第一鎮裏的人,除了楊浩的鐵杆四千多人外,天津去的三千多人包括了天南海北的青年;新招募的士兵有一半來自遼東各地;還有淮軍舊部。算起來,成分複雜,且每個人身後都有一個家族,楊浩也沒那個本事全都照顧到。
李鴻藻等人心裏頭嘆氣,皇上還是太年輕啊!他哪裏知道,楊浩如日中天的淫-威之下,各省督撫懷的是什麼心思?那些人當真就能配合朝廷去拘押捕殺其麾下軍士的家人?
難,太難了!
之前山東李秉衡指使不動章高元,如今過了幾個月,其焉能沒有防備?謀定而後動乃是楊氏一貫的做事特點。
當着那麼多朝臣的面兒,李鴻藻不想解釋太多,顯得皇帝多淺薄。他順着自己的思路說下去:「軍餉一事為最為緊要之急務,可着戶部以專人計算停當,酌情撥付,不令軍士有鬧餉的藉口。來歸之軍兵,可令其分駐蘆台、馬廠,不過老臣認為,應令擇佳地安置。」
「李大人所言極是!沒了鬧事的根由,楊氏顧惜名聲,就不敢動輒興兵。」榮祿站出來附和,「另外,奴才提議可令部分軍士安置天津東南七十里外小站鎮。此地原為盛軍營盤,地廣而偏僻,更可令新編之定武軍部分就地駐紮監視。」
這個信任兵部尚書,還真不是吃閒飯的啊。
李鴻藻卻微微一皺眉,榮祿是帝黨的新貴,他怎麼也來添油加醋?
不過這時候不易鬧糾紛,他隨後又道:「直隸總督王大人提議,可由直隸提督聶功亭編練所部淮軍舊部,加強軍備,駐紮蘆台以防衛京畿。如此南北並立,可保京城無憂矣!」
光緒皇帝拊掌贊道:「王督所言甚妙!以聶功亭百戰精兵列陣於左,加以兵甲利器,定可讓楊逆忌憚再三!但不知,他們可能編練兵士幾何?」
聶士成可是對日戰爭中打出來的悍將。在左寶貴死後,他就成了萬馬齊喑中的一面旗幟,維護淮系牌子不倒。
李鴻藻終究不擅長軍務,一時回答不上來。倒是榮祿,卻立刻丟出一個數字:「皇上,三十營精兵是可以保足的。」
這就是兩萬多人了。
光緒帝卻還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