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 第三七四章 關外大開發_頁2
更新:09-04 20:27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軍事小說
誇張的不費一槍一彈獻城投降!
據說奉天陷落的消息傳到紫禁城時,已經患病多日的光緒帝當即吐血,被人抬到太廟伏地痛苦流涕,大喊對不起祖宗云云。
重新秉持朝政的慈禧太后也被一日三驚的噩耗折騰出心臟病來,據說已然不能視事。京城中的滿人勛貴和大臣們亂成一團糟,不少人已經攜帶收拾好的行李細軟奪城而逃,朝着口外山西等地避難去了。
人心惶惶,謠言四起,都道是楊家大軍不日就將西進,取了大清江山。
此等結果,譚嗣同等人早已心中有數,他們關注的重點不在楊浩是怎麼打仗的,卻集中在戰後的政策和關外的進一步經營之上。如此迫不及待的乘車前來奉天,卻是要親眼見證這片蠻荒數百年的大地,究竟要如何描畫成楊浩宣傳中的人間天堂。
來時乘坐的客車,是從年前就開通的長途大客。作為第一批由天津汽車廠組裝的重油蒸汽動力車,還沒產出來就早早被人定下。而能夠得到關外運營的車主,少不得是清廷之中的高官貴戚大佬之類。唯有他們的通天手段,才能在關外大咧咧的暢通無阻。只是譚嗣同沒有想到,革命軍都已經順利奪取盛京奉天的統治權了。他們居然還能囂張如故的繼續營運。看來關外的情勢比想像中要複雜得多啊。
時至今日。楊浩攻佔東北的用意和即將執行的策略,皆已通過報紙廣傳全國,有識之士都能了解透徹。更有不少人意識到,這裏發生的事,也極可能成為未來推行向全國的施政樣板。有關對旗人的處置,對地主官僚的處置,對新土地的開發政策,以及更為複雜的移民大計。都會影響到全國各地更多的人。
譚嗣同等人有志要在新政府之中謀求一展身手的席位,帶領自己的政黨獲取話語權,自然不肯放過了解基層的好機會。能夠親身參與到至為重要的鼎故革新事務之中,有利於他們將來在競爭時擁有更多的籌碼。
一邊走一邊觀察,他發現一路走來,除了少數沒有徹底收拾乾淨的工事設施殘留之外,城郊的民居建築並無什麼破壞。靠近路邊的村鎮居民,看不出多少對戰後變化的驚惶,更有不少人居然擺出攤子來,趁着今日往來人增多的便利做起了生意。
譚嗣同不由暗暗點頭。看來革命軍的信譽深入人心,即便是治政混亂的關外依舊能夠信服。就憑這一條。國內沒人能爭得過他。
變化當然還是有的,放眼四處,可見沿街的牆壁有的已經粉刷一新,更多的則刷上了各種標語口號,街頭豎起的電線杆子上,有線廣播大喇叭已經率先掛好,把來自奉天或者天津的信號實時的傳遞給本地民眾知道。
不少已經剪了短髮、換了西式衣服的青年志願者,身披綬帶手裏拿着大量的傳單,聲音嘹亮的在街頭宣講政策,招攬人手,分明是在建立基層統治力量。
譚嗣同當即對從人道:「軍政府的基層工作推進之速,超乎想像。我黨若要爭取民心認可,需要緊緊跟上,不能只停留在上面。」
從人凜然受教。他們也都發現了,那些志願者的作用比想像中還要大!通過交流得知,這些人有北洋大學的學生,有京津直隸科舉不第的書生,更有許多來自大江南北,經過短期培訓之後,拿着教材照本宣科的來這裏積累經驗,以待將來競爭基層幹部的職位。
這些人普遍年富力強,多在十七八到三十歲之間,普遍受過完整的基本教育,至少也是秀才出身,還有大量的舉人。而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是那種憑着自己聰明勤奮從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的真材實料,只是沒能通過京城會試而已,才幹學識一點都不缺。
此類人在全國各地沉澱了成千上萬,培養好了做起事務,並不比進士及第的那幾百人差多少。並且他們沒有進士老爺們的倨傲自滿,肯沉下心來踏實做事,在新朝新政府中,卻又比那些人有着更為光明的前途。
軍政府可是允許在職進修的,一邊從政一邊還能得到大學學歷證書,此等好事兒傻子才不干呢!
譚嗣同等人可以想見,只要這群人歷練出來,成為基層幹部官員,登時就能成為全國同類人群的表率。到時候,大多數在觀望的讀書人不用號召,自然會蜂擁而至,大肆支持軍政府。
而跟楊浩更為親近的以嚴復為首的社民黨,順水推舟的把這大批才幹之士納入囊中,不用費力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