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大小?難不成又是兩顆東珠?」
上次道昭來見李素時,送的也是兩顆東珠,李素不由有點鬱悶了,居然敢留一手?看來自己當爹後心腸漸漸變軟了,扛不動刀了。
「東珠一顆顆的往外掏,見人就送,這傢伙是蚌殼精轉世嗎?」李素神情羞惱道。
方老五嘿嘿陪笑。
李素沉吟片刻,緩緩道:「五叔你親自去找農學少監許敬宗,散佈改良稻種突然被竊的消息,消息發酵一晚後,讓他馬上彈壓下去,對外宣稱無事發生。」
方老五點頭應了。
李素目光忽然閃過一道殺機:「許敬宗那邊辦完了事後,讓鄭小樓出手除掉那個倭國和尚,記住,製造成意外而亡的假象。」
方老五領命而去。
次日子夜,位於長安東郊的農學內忽然敲響了鑼,急促的鑼聲驚起了農學內的值守官員和差役,一個震驚的消息在農學內迅速蔓延。
從真臘國引進的改良稻種丟失了二百餘斤,近兩石。
怎麼丟失的,是否有裏應外合,什麼人偷的,這些都無人清楚。
第二天天剛亮,一臉氣急敗壞的許敬宗便匆匆進了農學,然後馬上宣佈農學並未丟失任何稻種,是有人心散佈謠言作亂,並下了禁口令,若仍有傳播謠言者,拿入大獄問罪。
僅只一夜,眼看要蔓延的謠言被許敬宗用霹靂手段打壓下去了。
然而,這件事終究無法徹底瞞住,很快朝堂里的御史們便聽說了,於是上疏參劾許敬宗,十幾名御史上疏說同一件事,這下也終於引起了李治的注意。
李治不是昏庸的皇帝,在沒有徹底查清楚之前,他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態度。農學裏很快迎來了一群神秘的人,這群人的前身是當年常塗的手下,以及從李素手中收編過來的那股勢力,如今合二為一徹底掌握在李治本人手中。
稻種當然根本沒丟失,一兩都沒有,李治派去的人查了幾天一無所獲,於是下了結論,果然是造謠。
至於造謠的源頭,已成了懸案,當晚眾人只聽到一陣鑼聲,院子裏不知道什麼人喊了一句「稻種丟了」,這句話就這麼傳開了,回頭再追查這個人卻毫無線索,只得草草結案。
案子剛剛結束,會昌寺又出了事。
一個名叫道昭的倭國遣唐使在下山的路上失足跌下山崖,死了。
大唐對遣唐使還是比較重視的,畢竟被藩屬國追捧學習的感覺很不錯,遣唐使在大唐出了事必須要追究。
雍州刺史府派人查驗了現場,從各種痕跡和線索來看,這個名叫道昭的倭國僧人確實是失足跌落,而且他從倭國來長安不久,並沒與任何人結仇,很快雍州刺史府的仵作下了結論,道昭是意外而亡,此事上報尚書省後,尚書省批覆將案情通報遣唐使團,以及以公文形式呈遞倭國國主及大臣蘇我入鹿。
…………
太極宮。
武氏如今在宮裏的地位很微妙。
她有權,而且權力很大,權力具體體現在奏疏上,現在李治批閱奏疏很大程度上都依靠武氏在旁指點或是建議,她的能力與智謀漸漸被李治看重,倚為臂膀,她在李治面前說的話分量越來越重。
可是同時,她在宮裏又是個隱形的人,「隱形」的意思是,她的存在感不高,在後宮裏,她沒有官職,她的身份只是一個宮女,只不過這個宮女的地位很超然,不做雜活,不洗涮不清掃,每天自由出入任何宮殿,包括李治批閱奏疏的安仁殿,沒有任何人敢阻攔她,因為這是獨屬於她的特權。
這樣一個人的存在,時日久了,宮裏的宦官宮女們自然不敢再拿她當尋常的宮女看待,就連剛剛被封后的王皇后也聽說了她,特意將她召去與她閒聊,言語間頗多拉攏結交之意。
武氏表現得很好,事實上她已知道當年的自己為何被太宗皇帝貶入掖庭了,所以這次重回太極宮,她一直表現得非常低調,不顯山不露水,但能辦事,不僅能辦事,還能把每件事都辦得很漂亮,她的鋒芒從此沒有再顯露過。
她每天過得很累,但很充實,很快樂。李治在奏疏上批閱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有着她的痕跡,漸漸的,她把自己代入進了李治的角色,仿佛坐在桌案後批閱奏疏的是她自己,那種指點江山,
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