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明 第三百五十章 連鎖反應_頁2
官員們發現這個之後,絞盡腦汁也是無法多收上來一分錢,其實沒有走的那些地主士紳的手中有錢,而且田地都是很大幅度的擴充了,水災的時候,平民為了換取一點口糧,田地賣的極為便宜。
這些地主士紳根本不是繳稅的人,官吏們和他們互相依靠,免稅或者是各種各樣的理由,各地紛紛報給上面,上面報給朝廷。所有的文書上面都是一個理由「大災之後,丁口銳減,民不聊生,請朝廷減免稅賦!」。
嘉靖皇帝看到這些奏摺之後,臉色鐵青,去年的江南手工工場和關外的墾殖莊園收稅的政策,被朝中百官阻攔了下來,如果今年各省稅賦收不上來,恐怕就要拖欠俸祿軍餉了,這可是比大災要恐怖太多了。
領取俸祿軍餉的對象,可都是維持這個國家存在的基礎,若是這些人人心浮動,那麼大明朝廷也就是不穩了,而且邊關傳來的消息,可能接下來還要花大錢
對草原東部韃坦蒙古察汗的勝利,按照文官們的說話,乃是不世之功,直追北伐的成祖朱棣,可是草原上的蒙古勢力,當時是分成兩股,一股是東邊的韃坦部,這一部號稱是蒙古的正統所在,成吉思汗的後裔察汗執掌。
西蒙古就是在英宗和景泰年間把大明天下搞的雞飛狗跳的瓦刺部,瓦刺和韃坦在草原上時分時合,總的來說是不能相容,彼此制約,誰也不能完整的控制草原,現在韃坦被打垮,大批的丁口被擄掠到墾殖莊園裏面去。
剩餘的小部落和殘兵紛紛的投奔了瓦刺,瓦刺的勢力重新的膨脹了起來,因為韃坦的滅亡,現在的草原上面已經是他一家獨大的局面了,現在的瓦刺部首領班迪自稱大汗,擁兵十五萬。
十五萬雖然是吹噓,不過九邊軍還是有自己實際的估計,應該是有六萬左右的騎兵,這樣的力量完全集中在一個蒙古勢力手中,代表的事情只是有一個,大批的蒙古騎兵就要南下搶掠了。
甘肅,陝西,陝西幾個軍鎮已經是緊急狀態了,幾個總兵也不再扣發餉銀,把銀子都是發了下去,大凡遇到這樣的情況,所有人都知道馬上就要打仗了,現在各個的請求朝廷調撥糧草軍資,去年的大災不光是對民間的損傷很大,對於同樣是耕種土地的軍戶衛所來說,一樣是椎心刻骨的損失。
嘉靖皇帝盤算了一下內庫的銀兩,心裏面知道,自己不開闢新的財源,恐怕真的要出大問題了。
但是事情比起去年並沒有什麼變化,嘉靖皇帝的意思剛剛給司禮監擬旨,第二天的朝堂上又開始有人引經據典的說什麼不與民爭利的問題了,這些話的起頭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比如某地知府想要向讀書人的田地和士紳經營的手工工場的收稅的事情,跳出來說話的也都是一些品級不高的御史或者六部郎官之類小官。
這次嘉靖皇帝並沒有多說什麼,朝會的時候,內閣大學士和六部高官們都是老神在在的站在兩邊,不說一句,只有幾個低品官員在那裏談什麼聖人大義,嘉靖皇帝也不是當年哪個大禮案中暴跳如雷和群臣對着幹的少年了,聽着下面的說話,他的臉上甚至還掛上了和藹的笑容,連連的點頭。
很安靜的朝會,接下來的事情比較簡單,還是慣例,幾個清流的官員還是按照從前的規矩出來說了幾句,勸說皇帝不要醉心於方士道術之中,大明治國還是要遵循聖人教義等等,誰也沒有注意到皇帝眼中的寒光。
這些人更是不知道嘉靖皇帝在晚上的自言自語:
「難道大明天下,要這麼亡在朕的手上嗎?」
接下來的三天,皇帝都是在宮內祈求三清降福,不再降災荒於天下,朝野大嘩,都是認為皇帝荒誕,有些言辭激烈的已經是把嘉靖和正德相提並論了。
皇帝卻仍然是我行我素,還下旨召西安知府胡宗仁入京,胡宗仁是嘉靖皇帝在興獻王府的親隨,一向是頗為親近,風評很差,傳說,嘉靖皇帝迷信道術和他有分不開的關係,但是召見臣子這種事情,皇帝要做也只能是隨他做。
開始的時候看到流民經過自己的家鄉,地方上的官員和軍隊都可以用魂飛魄散來形容,不過一個月過去,發現這些流民只是安靜的朝着北方走去,漸漸的大家也都是麻木了,不再關心。
所以難民裏面多了一些身體壯碩,氣色不錯的人也沒有人理會,帶着兩千兵的江峰就混雜在人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