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 第278章 興靈路經略使_頁2
朝代一樣安土重遷。只要給出足夠的代價,就可以吸引人前來,當年徐平在邕州已經做過一次。
千言萬語,還是歸結到一個錢字上來。在宋朝這個年代,有錢就有了一切,民間對錢無比熱情。三司只要保證了經濟的良性循環,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至於本地原來的民戶,則要並帳為村,變遊牧為駐牧。由官方主持劃分牧地,建越冬棚舍,成為牧業村莊。前期可以由營田務提供越冬的牧草,牧民用牲畜來換,以後可以出現專門種植牧草的農戶。解決了牧民靠天吃飯,生命無常的生存處境,文化心理就以慢慢變過來。這一帶本就不是出身哪個民族的問題,而是生產方式的不同帶來的文化不同,哪怕把這裏的人全部換成漢人,生產方式不變,依然會出現離心傾向。慢慢發展,牧民可以轉變成農民,只要土地水源合適,他們一樣可以學會種莊稼。
進党項腹地的時候,徐平特意強調過凡是不耕不牧者,一律要到都護府報到,以後就變成到經略司報到了。說到底,這就是用階級鬥爭的手段降低民族衝突的矛盾。遊牧部落底層的牧民是非常苦的,沒有什麼田園牧歌,大量奴隸的存在本就說明了問題。有了一千年的見識,便就知道到了這裏之後,絕不能再依賴以前的部落首領,不然無法改變。合作的部落首領,朝廷會給錢,讓他們到城市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由朝廷養起來。不合作的首領,則就只能是鎮壓的對象了,在這些里駐那麼多兵總要有事情做。而如果有跟朝廷合作還願意繼續勞作的,當然也歡迎,不介意給他們榮眷,以勸世人。
這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細細想來千頭萬緒,徐平付出了無數不眠這夜,儘量以自己的見識考慮儘可能多的細節。
比如牧地改農田,會不會造成水土流失,導致沙漠化?這在徐平前世是個常識一樣的問題,但在這個年代卻未必。為了解心中的疑惑,徐平查閱了大量的史料,再加上實際考察,才最後篤定不必擔心。沙漠化無關農耕還是放牧,而只跟是否過度開發有關。過度開墾農田會引起沙漠化,過度放牧同樣也會。實際上在農業最發達的秦漢時期,從這裏一直到陰山,都沒有成片的沙漠。現在黑山監軍司南邊的沙漠,恰恰是在廢棄農田,全部改為牧地的唐朝之後出現的。大量胡族內遷,人口突增,過度放牧才出現的問題。如果把這一帶重新開墾為農田,配套合適的措施,讓那片沙漠消失也有可能。
跟吳遵路討論着他以後施政的細節,不知不覺就到了傍晚時分。徐平吩咐掌燈,擺了酒筵,為吳遵路接風。
劉兼濟和種世衡在靈州城下指揮戰事,譚虎從來不參與,作陪的只有張亢、田況和王凱三人。他們現在都已經是方面大將,位比管軍,跟兩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吳遵路作為一路經略使,已經沒了用兵之權,不再是帥臣,跟他們實際地位相當。
飲了幾輪酒,徐平道:「於我們都護府來說,現在最要緊的事情是攻下靈州,讓未歸附朝廷的党項豪酋再沒有僥倖之心,而後大軍北上。於吳經略來說,則是手下欠缺人手。朝廷允諾,令錄以下官員,可以許其自辟。你們家裏若是有合適的親友,可以提出來,讓吳經略上奏朝廷,來西北效力。這是個好機會,凡新設州縣,官員一律堂除,以後是個晉身之階。而且來這裏為官減磨勘,為官兩年減一年,兩考一任,兩任任滿。」
見徐平為自己說話,吳遵路忙起身道謝,兩人飲了一杯。
徐平小門小戶,家裏沒有什麼人,惟有一個丈人林文思,年紀大了沒必要來再來西北鍍金。其他幾人家中都是有數人為官,聽了徐平的話記在心裏,回去考慮。
對於一般官員來說,堂除就是一個分水嶺,有了這種經歷才算有了前程。四年兩任減磨勘看起來不起眼,實際上好處非常大。這個年代很多官員都是一年兩年便調任,做不滿三年一任。而官員的考績是按到任離任的實際日期,加起來算年數的,以日為單位加滿一年才算一考。頻繁調職,在路上用掉的時間,很可能比任職時間都長,西北四年可以當一般地方十幾年的資歷。這樣算下來,對有點追求的官員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不說別人,這幾年跟在徐平身邊,柳三變依然過的是寫寫詩詞喝小酒的日子,官階也飛速地升上去了。同年之中,他沒有什麼突出政績,竟然也衝到了第一梯隊。
做事情終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