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貴 第72章 魚水_頁2
姓受的盤剝更重也是有的。」
不管是官不與民爭利,還是國退民進,利益進的都是少數人的手裏,其實做不到全民得利。這樣的結果是政權失去了財源,富了一小部分人,大部人未必有好處。私人企業會比官營企業更善待員工?還是會大方地用自己的財富造福社會?顯然不可能。
放出一部分官營產業到民間,目的不在這裏,官方讓利於民,得利的民不是政權含義下的民。一小部分人藉助官方放出的產業發家,並不能真正讓民得利。而且私人不需要跟政權一樣承擔社會義務,沒有強有力的制度約事,剝削更重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杜衍道:「既如此,宰相為何讓三司讓這一部分產業於匯通社呢?」
&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為此言,因當時之國為一姓之國,天下為一姓之天下,故有此言。到如今,天下為天下人之天下,此言已時過境遷。此時君與民何如?民為水,朝廷為魚,魚無水則不活。三司放一些產業於民間,是放水也,放水於民,以養朝廷。若三司之產業盡為官營,則與民隔絕,所謂自絕於民必無活路。此產業三司有,民間亦有,相互學習,相得益彰,才是長久之道。」
官營企業不一定就效率低,民營企業不一定就效率高,實際上經營得當,民營企業很難與官營企業相比。不過沒有民間產業,官營產業會越來越傾向於關起門來過日子,便如現在的禁軍一樣,慢慢就朽壞了。徐平之所以讓三司向民間讓利,不是因為體制,也不是因為效率和管理問題,純粹就是保持經濟上的官與民的交流。當民營占的比例過大,威脅到產業發展前途的時候,反過來操作,同樣非常正常。
徐平前世,國營企業是非常明顯的例子。與社會隔絕,慢慢發展到形成自己的小圈子文化,發展到世襲接班,失去了社會的責任感,最後一塌糊塗。至于歸結為體制問題,或者有些人認為的國營就是不行,國營就要全部賣掉成為私營,純粹是有人想吞掉公利為自己的私利編出來說說而已。很多國營企業,保持了所有權不變更,充分進入市場競爭,反而發展得很好。不管是工人待遇,還是產品質量,國營的都不差。
先是為了爭取這個小圈子的支持,讓他們關起門來,形成一個特殊的利益團伙,由此失去了圈子之外人民的人心。無法收拾了再一下子全部砸爛,把這些人一腳踢開,又失去了這些人的人心。這樣的權術手段,只能得逞於一時,最終留下全社會在經濟上離心離德的惡果,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努力才能擦乾淨屁股。
一旦失去了人心,制度和經濟上投入再大也難見效果。徐平前世,很多國營廠礦為主的城市,衰落之後怎麼救都救不過來。不是資源不夠,也不是辦法不對,而是那裏的人已經被騙得慘了,再說什麼也沒有用了。投錢過去,他們不是想辦法去發展,而是怎麼把這錢裝到自己的口袋裏。至於以後,以前的經驗告訴他們,不能想以後。
公天下,政權和人民就是魚和水的關係。水裏沒有魚就是一潭死水,魚離了水就不能存活。所以徐平讓三司讓渡產業,是為了向民間放水,來養活三司的這些場務。至於經營的好不,場務的效率,甚至產品的質量,孫二郎那些人比三司場務還差得遠。
這才是發賣官營場務,讓渡三司場務利益的意義,私營比官營有效率,那就是說出來有個說法而已。資本主義的根本,是認為經濟活動中只存在他們講的理性自然人,即人人自私,一切都為了自己,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剛好相反,認為經濟活動中只有社會性的人,所以才以公有制為基礎。
有前世的經驗,徐平便就知道這兩個極端哪個都靠不住。還是政權與百姓,互為魚水交融在一起,比較接近實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荀子針對那個年代說的。家天下的時代,有主有客,統治者這樣認識是對的。不是家天下,到了公天下的時代,那樣講就不符合時代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