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飛狐網遊錄 第九十七章 三皇五帝十聖六賢_頁2
是丹田的強化,讓內力變得充沛起來,具備衝破「先天缺陷」的能量,那麼,問題來了,三皇五帝時代的心法,根本就沒有這種衝破「先天缺陷」的記錄,腫麼辦?當然是自己去創造啦!
於是,武功就誕生啦!
三皇五帝時期的人族是霸氣側漏的,他們根本不需要武功跟兵器,他們當時提出的口號是「人即天地,人即天道」;當時的理論就是人的身體,具備一切的攻擊與防禦,這在當時也是正確的。想想,隨便一個小屁孩都特麼氣勢纏身,意境初顯,打架的時候,一拳頭就尼瑪把山打塌了,要什麼兵器,要什麼武功啊?
三皇五帝時期的人族個個都是先天體質,到了十聖時代的人族,先天體質則極為稀少,後天體質的數量同樣不多,普通體質的人族成為真正的主流,由此,誕生的「城邦」,慢慢的發展成「國家」,後天體質的修煉者也就被稱為「武者」。
十聖創造了武學體系,包括心法、招式、輕功、身法四種,武學的出現是要打破「先天缺陷」帶來的禁錮,使人族能夠重現三皇五帝時期的彪悍;正因為如此,就有了劍法、刀法、槍法、弓法等等的出現,「十八般武藝配十八種兵器」,一種武藝,一種心法,一種兵器的理論,也在那時慢慢的形成。
宗派的雛形是十聖嚮往「三皇五帝」時期而形成的「武者部落」,也可以稱為「愛好武功者集中營」,當時也沒有什麼宗派約束,可以在儒聖這邊學學拳腳,再跑兵聖那裏學劍法,又或者跑到墨聖那裏學暗器等等,反正想學哪樣請隨便來。
然後,十聖決定驗證自己的武學理論,就有了「十聖論武」的出現,十聖論武也被稱為「百宗盟誓」,當時也沒有十聖之說,武者部落也非常的多,能夠形成規模並擁有大量追隨者的,有百來個,所以,才有「百宗盟誓」的說法。
同樣無人知道十聖究竟是破碎虛空還是死的連渣都沒有,反正「十聖」掛掉後,「十聖論武」就變味了,六賢就是在這個時期冒出來的。
六賢時期正是國家與國家之間互相吞併的時期,戰力彪悍的武者紛紛加入各個國家,造成戰爭極為殘酷的後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六賢提出以宗派約束武者的理論,受到所有國家當權者的歡迎。
國家諸王當然是要歡迎的,那時的武者極為強悍與桀驁不馴,動不動就要宰掉大王與上卿大臣,這特麼哪裏能受得了啊!
後有人批判「六賢」不配為「賢者」,正是「六賢」提出「宗派」論,從而給武者們戴上了鐐銬,使武者們失去了「三皇五帝十聖」時期的尊貴,漸漸淪為國家統治階層的工具,而宗派的存在,也讓早期的「百宗爭鳴」變成了「宗派自閉」與「門派之分」。
三皇五帝十聖六賢中,六賢是最富爭議的,有武者稱其為「武道敗類」,有武者立其為「武道賢者」。
在苗人風看來,六賢其實真的名不符其實的,不管是三皇還是五帝或是十聖,對「武道」都有後人難以攀越的功績。而六賢沒有在「武學」上有所貢獻,僅是將散亂的武者全部關進了一個叫「宗派」的籠子內。
這個話題也曾在「十字焚身」劇情閒聊中提起,勿弗子當時認為六賢的作法沒有錯,若是武者再不受約束的話,天地失衡會越來越嚴重,最終,武學就不具備任何的實用性,只能成為花架子。
蕭邦也認為宗派的存在是時代的產物,當時已不是十聖時期的城邦時期,而是己具規模的大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國家正為統一而戰,武者的亂入及無序,會給統一帶來極大的麻煩,六賢創建宗派,為亂世的結束做出極大的貢獻。
捋完「三皇五帝,十聖六賢」後就能發現,武學的發展是極為奇葩的,它看似不斷創新與前進,實則卻是在不停的後退。
三皇五帝時期以道域、意境、氣勢為等級劃分,十聖時期以後天、先天為等級劃分,六賢時期的宗派出現,就有了「後天四流宗,先天覓虛空」的等級劃分。
先天覓虛空,都敢不破虛空,由此可見,武學的退步有多厲害。
扯回正題,捋完「三皇五帝,十聖六賢」,再看手中的布,苗人風隱約抓住了什麼,「麻的,明明很有感覺啊」,始終抓不到那道靈光,苗人風怒的將布扔在地上,煩躁的罵道,然後,靈光出現了,苗人風轉身看向前方,那裏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