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仙緣 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三十九)_頁2
我們的認定。
第一句:大覺金仙沒垢姿「大覺金仙」是特指佛門中起點在「佛陀」品階的大神明。
「垢姿」則是指人生經歷,只要有過人生經歷都算是有「垢姿」或者說曾經有過「垢姿」,受過「紅塵」磨難。
而要成為「佛陀」品階的大神明,有人生經歷是必備條件。
結合前面我們分析過的「菩提聖樹」和釋迦牟尼佛的「半師之誼」,以及「菩提聖樹」的神明屬性來看,「沒垢姿」也只能適合於在漢傳大乘佛教中為聖潔之物的「菩提聖樹」。
第二句:西方妙相祖菩提以中國的地理位置而言,佛教創立於「西方」,並且由「西方」傳入中國。
而「相」是佛教中用來形容佛門中的神明或世間的人、事、物或事物等等的一種說法。
如佛教把人間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指為「俗相」、「紅塵相」、「世間相」等等,認為這些「相」以各種欲望誘惑人們在「紅塵」世界中墮落而修成「惡業」,而在「苦道」(多指「人界」)、「惡道」(畜生、餓鬼、地獄)中輪迴,不能進入善道(天界為神)。
是讓人們踏入迷途的一種「虛幻不實」的「虛空相」。
《無常經》指出「世事無相,相有心生」。
告誡人們只有認識到人世間的這一切「虛空相」,才能走入修行的第一步。
故而寺院也常常被人們稱為「空門」,即將出家的人也常常被稱之為要「遁入空門」。
而佛教的神明也有「相」,如釋迦牟尼佛端坐的「相」,則稱之為「法相」或「莊嚴相」。
而顯化人間,普渡眾生或點化某人成神的時候,佛教的神明,特別是佛陀、菩薩品階的神明,就會因人、因事而異,變幻成各種人或物,這類「相」則稱之為「妙相」,《西遊記》中有關此類「妙相」的描寫有很多,例如觀音菩薩與木吒師徒二人變作兩個疥癩游僧上東土尋取經人贈「錦瀾袈裟」和「九環錫杖;文殊菩薩則稱自己變做凡僧,度烏雞國王證金身羅漢,因烏雞國王不識相,把文殊菩薩用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等等。
例子很多,這裏就不再詳述。
因為這種變化多端,故「妙相」也稱為「無窮妙相」。
因而「妙相」一詞也成了佛教眾多稱呼中的一種另稱或佛教中佛陀、菩薩品階神明的代稱。
「祖」則是指事物的本源、宗源。
關於「菩提」前面也多次提到。
以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因「悟徹菩提」而「證得佛果」成聖這種微妙的因果關係來看,「西方妙相祖菩提」這句詩,其實就是《西遊記》作者以非常直白的方式來說明,西方佛教的宗源在於菩提(聖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