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唐 第三百五十三章 輿論_頁2
更新:10-11 04:12 作者:蔥山跳蕩 分類:軍事小說
息,也有將軍的侍妾們將會跟着密探們一道返回磧西,而李綰和楊幼娘已經準備赴死的消息。
這次來長安之前,將軍並沒有提及扶風郡王府的人們該如何的事情。米雪心裏覺得將軍實在是薄情了些,只希望將軍收到消息之後,不要責怪自己多事。
因為這一次的獻捷,長安城內變得很是熱鬧。而因為報捷文書上的幾句話,士林之中不出所料引起了巨大的波瀾。秦樓楚館之中,酒肆茶鋪之內,文人們都在激烈的爭論,馬璘馬大將軍該不該被扣上武安君第二的帽子。
盡滅鐵勒九部,掃平整個回紇汗國,前後殺人超過百萬,在很多人看來這是空前絕後的大業績。草原蠻族歷來便是大唐的一大難題,雖然威脅不如吐蕃,卻向來極難馴服。太宗朝時李衛公滅突厥,北方很是安靜了幾十年,不料數十年之後單于大都護府突厥人暴動,突厥汗國死灰復燃,直到十幾年前王忠嗣才夥同回紇可汗滅掉了這個強大汗國。
回紇倒是和大唐大體相安無事,然而畢竟也是蠻族,剽掠成性,邊境上摩擦也是沒有斷過。這次陛下決意滅掉回紇,大伙兒當時可是沒有人反對的,都是發誓要滅此朝食,永絕後患。
可現在呢?馬大將軍奉旨出征,正是實現了大伙兒的願望,不過是殺人殺多了些,卻讓那些蠻族再無出頭之日。現在你們卻指責馬大將軍暴戾恣睢殺人太多,這是什麼道理?
這是支持馬璘的士子,以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居多,而在指責馬璘的文人們看來,漠南漠北皆是大唐版圖,回紇各部亦是大唐之民,此次王師北征,乃是弔民伐罪,王師就該有個王師的樣子,令遠人畏服也就是了,豈可這般大肆殺戮?以堂堂之師殺人老弱婦孺,豈是王師所為,存滅國,繼絕嗣,才是王師該做的事情。馬大將軍這一戰固然殺得痛快,卻讓那些遠方之人離心離德,便是暫時隱忍,心中終是不服,將來必成後患。
武安君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兵,自己最終也不得善終,如今城內流言四起,馬大將軍的下場已有徵兆,只怕無法逃出武安君之宿命。到了那個時候,馬大將軍必然會後悔今日之事云云。
當然也還有一些人認為武安君第二也不算是什麼壞的名聲,沒有武安君坑殺趙卒,哪有秦國一統天下。如今馬大將軍為大唐軍神,天賜福將,一次殺人便是百萬,比武安君殺人還多,既是如此,又如何能說是武安君第二呢,分明是比武安君還要厲害。
這般紛紛攘攘,一直在長安城裏持續着。加上之前關於庭州的流言,這讓馬大將軍始終是置於輿論的中心。士林中人們在爭論的同時,也在等待着太子李亨的決斷,看這次又獲得了一樁滅國之功的馬大將軍,這次能得到什麼樣的賞賜。
監國太子李亨卻顯得極有耐心,報捷的將士們到長安數日了,賞賜的事情隻字不提。足足過去了十日時間,李亨這才以監國太子的名義發出諭旨,依舊是沒有提賞賜之事,只是令北海道行軍大總管馬璘和各路北海道行軍總管速速班師,然後一同到長安城商議賞功之事。
各路使者奔出長安城的同時,諭旨也已經公開貼在了興慶宮前和朱雀大街之上,這也是極不尋常的舉動。因為這一道諭旨,長安城中再次掀起一番波瀾。
事出反常必然有因,沒有任何賞賜,這個大伙兒都能明白,這是太子殿下決意承認陛下如今不在長安城了。這樣的滅國之功,只有陛下才有資格決定賞賜,殿下不肯進位登基,這便沒有賞賜的資格。
而宣召有功將領入京,放在以往便是最尋常的一個舉動,然而這般公然把諭旨貼出來,卻是顯得太不尋常了。殿下這般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人們都在猜測推敲,在不同的人心中,自然是會有不同的答案。
作為計劃的制定者,張巡自然知道答案是什麼。雖然他和太子都對於馬仁傑的忠誠極有信心,然而還是準備測一下人心,看一看馬少保之子會不會奉命入朝,接受放棄磧西主將地位,離開大唐權力中心的命運。
張巡相信馬仁傑的人品,相信他一定會顧全大局,一定會來長安城。不過人心最是難測,這樣做他認為很有必要。而與此同時,各路漕船絡繹不絕,物資接連不斷的往長安城囤積。雖然覺得沒有可能,可是他還是做了最壞的打算。(未完待續。)
PS: 厚顏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