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戎 第三四二章 議戰_頁2
做他的分身了,君臣兄弟間託付如此之重,便是韓昉陳正匯等亦為之嗟嘆,楊開遠也不推辭,當場便領了命令。折彥沖又讓眾人議漠南之事。
樞密院副使兼兵部尚書郭浩道:「漠南與漠北不同,漠北之政尚屬邊民自治,我大漢加以督撫而已,至漠南則已設軍、州如甘隴、東北。且漠南為胡漢交界之處,自古胡漢進退,均繫於此。若漠南胡風過重則易成賊寇,合漠北而為漢地之大患;若漠南文風過盛則易積弱,難以壓制馬賊,拱衛燕、雲、遼、陝。自遼、金相殘以來,漠南人口損失極多,幸得我大漢推行武裝移民,自遼南、京畿、兩河遷徙丁口以實其地,如今漠南人丁之繁已可追比遼國未破之時。不過移民紮根日淺,所以目前我們在漠南漢民群體中推行的是胡服騎射之武訓教育,等這批漢民紮下了根再逐步加重文風。當前漠南中下層既推胡俗,則首席將領當用漢籍,否則上下皆胡,恐有損胡漢庸衡、文武張弛的既定國策。」
折彥沖道:「說的好,你是兵部尚書,深知諸將脾性能力,認為由誰前往比較合適?」
郭浩道:「臣以為王宣、任得敬均可。」
折彥沖親征漠北時王宣統領的後軍負責後勤工作,主要就呆在漠南,而任得敬更是少數幾個打敗過胡部揚威漠北的漢將之一,所以郭浩推這兩個人出來諸大臣將帥都感舉得恰當。折彥沖想了想道:「任得敬還不是上將,就讓王宣去吧。」因問楊開遠、蕭鐵奴:「你們覺得呢?」
楊開遠道:「王宣才堪此任。」蕭鐵奴也說:「我沒意見。」
折彥沖拍板道:「既然如此,那這兩件大事就這麼定了。三弟代我巡撫漠北,調王宣進駐漠南,樞密和相府回頭再好好商議一下具體事宜,看如何調兵發糧,以配合他們二人在漠南漠北的軍政大事。」
群臣一起起身領旨,楊應麒道:「大哥,樞密使的人選還沒議呢。」
樞密使與宰相併立,分管武文,樞密使不得干預政務,軍隊後勤也仰賴相府撥款,但宰相卻得以干預部分軍務,且軍方大事宰相都有權與聞,這時楊應麒既問起折彥沖便不能不答,他忖了忖,指着蕭鐵奴、阿魯蠻、劉錡三人道:「在我看來也就他們三個夠資格,諸位以為呢?」
劉錡率先道:「樞密使為武臣之首,臣為上將銜,在臣之上還有幾位元帥在,以上將而統元帥,於軍中規矩不合。」
「不然。」楊應麒道:「國家早有定製,既任樞密使,在任上便加大元帥銜,你說的這一點倒不必列入考lǜ 範圍之內。」
同簽書樞密院事盧彥倫道:「丞相所言甚是。論能力,三位均可,但論功勞,則首推蕭帥。」
陳正匯和韓昉都忍不住哦了一聲,兩人這聲哦聲音極低,但蘊含的意思是否一樣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楊應麒垂下了眼帘,過了一會才道:「六哥、五哥和劉錡確實也都合適,不過西北來歸不久,若得六哥前往鎮守似乎會妥當些。」
折彥沖卻搖頭道:「不然,西北如今正推行文進武退,邊將權威不宜過重,否則文臣難以行事——我這次調六弟進京也有這個考量在內。眼下有大種守甘隴、小種守陝西足矣,萬一發生了他們二人也應付不了的巨變,再調六弟前往不遲。何況如今西北頗為寧靜,我看也不會出什麼事。」
楊應麒只好道:「既然這樣,那便請大哥定奪吧。」
這場發生於折允武新婚之後第二日的重要會議就此結束,蕭鐵奴順順利利地當上了樞密使,郭浩仍為樞密副使,盧彥倫仍為同簽書樞密院事,中樞之軍事二人無不熟悉,所以楊開遠和蕭鐵奴之間也只交接了虎符、印璽、帥旗而已,並不用作過多交代。
五日後瑣南扎普起行,楊開遠也跟着起身,君臣兄弟皆來相送,眾人送出十里,楊應麒卻又多送了十里,兩人坐騎和隨從漸jiàn 拉開了一段距離後,楊開遠道:「大哥這次的安排咱們都挑不出什麼毛病來。不過我北上後若再發生要緊的軍情你最好順着他點,免得君相失和。」
楊應麒道:「三哥是擔心南方會有事?」
「是。」楊開遠道:「你我都是主張慢慢來的,但大哥和老六卻不這般想,現在樞密既由老六掌管,南邊遲早多事。反正我們兄弟幾個在一統南北的問題上又沒衝突,分別只在緩急罷了。萬一大哥心意已決,而南方確有可趁之機,你就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