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二六八〇章 世襲罔替(終章)_頁2
厚照一時間又猶豫不決。
張永說話藏頭露尾,朱厚照很清楚,張永想問的是帶兵之人到底是不是沈溪,若不讓沈溪去,其他人誰能勝任。
「這個……」
朱厚照遲疑再三,「沈尚書難道沒有什麼好推薦?若是他不去的話,朝中怎麼都該有合適的人選吧?」
張永支支吾吾道:「陛下您也清楚,其實真正適合領兵的只有沈尚書,別人連佛郎機國在哪兒搞不清楚,更別說去搶他們海外領地的銀礦了!」
朱厚照搖頭苦笑:「那就是說,朕就算不想派沈尚書,也只能用他?」
張永無奈地點了點頭。
其實張永是支持沈溪出征的,因為只有沈溪這個勁敵走了,他作為司禮監掌印才能高枕無憂。
朱厚照嘆了口氣:「這件事押後再議!朕不想這麼早定下來,讓兵部和都督府再行議定人選,或者讓沈尚書舉薦,實在不行的話讓唐寅去也行……不過唐寅沒有單獨領兵的經驗,對於大海的認知也沒沈尚書深刻,真難辦啊……」
……
……
朝廷遲遲沒有定下帶兵人選,不過備戰工作並未停歇。
沈溪坐鎮新城,大規模組織向呂宋島和南洋移民。
這些年天災不斷,加上土地兼併嚴重,雖然引入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但深層次的矛盾並未得到徹底解決。自從在南洋佈局後,沈溪控制的商會便一直有意識地向呂宋等地輸送難民,近來隨着出征之期日近,移民的速度也在加快。
五月初三,一批物資從湖廣調運至新城,沈溪親自前去接收,回來後在城主府接見剛剛乘坐蒸汽船北返的雲柳。
「大人,如今新城這邊計有大船八十六艘,中型船隻二百四十二條;南洋群島共有大船一百七十三艘,中型船隻超過四百條。以目前的載力,一次可運兵五萬官兵以及同等數量的工人和農民,糧食足夠十萬人一年所需,遠征可說勝券在握……」
沈溪搖頭:「新城和南洋都要留下兵馬鎮守,本身我們訓練的有海戰經驗的官兵數量就嚴重不足,這次遠征有個兩萬官兵足矣,必要時水手也可以拿起武器戰鬥。從現在開始,武昌工業園區和新城這邊咱們培養起來的工程師,有計劃地撤到呂宋島,遠征時帶上,以後建設海外領地用得上。」
雲柳這個時候才清楚沈溪的計劃,原來沈溪的退路並不是南洋,而是大洋彼岸。
……
……
出兵之日定在九月初七,沈溪有自己的考慮,那時夏天已過,遇到颱風的幾率會小很多,但遠洋航行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天氣的不確定。
這個時代可沒有衛星雲圖作參考,只能依靠水手的經驗,所以沈溪一直在挖佛郎機人的牆角,高薪聘請那些資深水手,如今大明水師中有不少西洋人,充當着教官和嚮導的角色。
同時,沈溪自身也在做功課,從佛郎機人的航海日誌和海圖中吸取養分,結合後世洋流和季風的認知,避免出師不利的情況出現。
帶兵人選於六月中正式定下,朱厚照不同意沈溪領兵,指定原兵部侍郎唐寅統籌遠征事宜,之前因落罪而被發配至鳳陽守皇陵的魏彬「戴罪立功」出任監軍,保國公朱暉為名義上的水師總兵官,延續了大明文官領兵的傳統。
消息傳出,沒人感到意外,大明軍民對於出兵佛郎機本來就沒什麼想法,沈溪作為朝廷頭號重臣,自然沒有道理為了個蠻夷國度一去經年……這也跟佛郎機跟大明相距遙遠,國民認知模糊有關。
水師指揮官需要在七月抵達新城,沈溪則被要求在水師出征一個月後回京,大概意思是讓沈溪指導朱暉、唐寅等人認識海圖,學習指揮艦隊作戰。
一個合格的海軍軍官,需要掌握幾何、航海、天文等基礎知識,還要熟悉船隻,比如明白水手是如何操作艦船的,明白火炮的射角,了解射擊諸元的概念,甚至要知道正確的防疫,多準備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比如常吃豆芽可預防壞血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