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鋼鐵狂潮 第645章 東海大戰(三)_頁2
更新:01-19 23:36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軍事小說
噸標準排水量的遠洋貨輪,進行改造。
這些貨輪的質量極其可靠,乃是朱斌出的設計和分段製造技術,使用標準的艦船鋼板焊接而成,船體能夠適應太平洋、大西洋和北海等各種惡劣海況氣候,並加裝各種防禦武器,其實下部結構跟軍艦非常相近。
隨着中德黃金礦石貿易的終結,德國擁有的大批該種貨輪基本沒用,ri本人買過來後,發現改造成本極低。將上甲板的吊車和固定設備拆掉,把位於艉部的船嘍拆掉,動力系統取消掉蒸汽機換成蒸汽輪機,保留柴油機,騰出的空間增加武器裝備和艦載機倉庫,最後出來的,則是排水量達到2.5萬噸的中型航母,試航能力一流,續航能力超過一萬海里,優秀程度,比ri本人自己設計的那些還要高!
當然,防禦能力就不能指望了,它們存在的真正價值,不過是充當海上戰機起飛平台而已。在此基礎上完全設計建造的新航母,還在緊鑼密鼓的建造中。
然而這第一批的整整十艘改良航母,表面上仍舊頂着原來「龍」字號的大傢伙,其實已經能夠提供高達一千架總數戰機的最高運輸能力!用在作戰中,綽綽有餘!
這一次的主攻手,也全都是它們!
對於主動進攻中國尋求戰爭的主動權,也是ri本內閣一致認可的辦法,關東軍的頹勢是明擺着的,不開闢第二戰場,後果不是帝國能夠承受的。
儘管現在帝國最強大的7萬噸戰列艦還沒完成建造,可他們已經等不起了,因為到那時,中國人的「崑崙級」戰列艦也會出來,優勢有多大,實在不好說!為今之計,最好能先下手為強!
中國一萬多公里的海疆,ri本方面進行過無數次的試探,從江浙滬開始一直到兩廣,付出上百架偵察機的犧牲後,終於摸清了他們的防禦部署。最為關鍵的長江三角洲一線,幾乎24小時都有海軍的巡邏機在五百公里直徑內不斷搜索,哪怕直接從琉球起飛戰機,都沒有任何的突然xing。
而且的,對方的陸航數量相當不少,正面攻擊,勝算不大。
最後,海軍部擬定了兵分兩路、聲東擊西、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總體戰略,一路由山本五十六司令官帶隊,從琉球背面迂迴前出,作出正面攻擊的姿態,牽制對方的全部力量。而真正的主攻手,卻是南雲忠一帶領的第二艦隊,他們,才是制勝的殺手鐧!
此時,南雲第二艦隊還在向東南方向迂迴前進,山本第一艦隊則從台灣北部顯出身影,打頭的,仍舊是老牌健將「長門號」。
兩年前的太平洋海戰差點讓這艘菊徽旗艦覆沒,幾經周折好不容易跑回去,一番大修用去整整一年時間,成本高的幾乎趕上重造了。
不過這樣也有好處,動力問題和主裝甲防護問題的大極大提升。新的蒸汽輪機提供出最高12萬馬力的輸出,將航速從25節提升到28節;純粹重油鍋爐去掉石炭混雜後可以攜帶七千五百噸,使續航能力達到一萬海里/16節。水線主裝甲帶厚達356mm,特別加了一層昂貴的鈦合金板,炮塔裝甲更達到史無前例的503mm,據說自身的410大炮都難以轟穿!
防空火力也大為改觀,足足12座40mm雙聯高炮取代了原來的7.7和25mm防空槍炮,配合十四座3連裝25mm機炮,以及127mm高角炮,密集程度空前。並加裝了德國產的初版對空對海搜索雷達,雖然那jing度慘不忍睹,總算有點現代化的影子。
整艘戰艦可算是脫胎換骨,煥然一新,連同其他三艘倖存者扶桑、山城、比睿一塊兒,成為第一戰隊的核心主力。外加四艘貨輪版航母,浩浩蕩蕩的姿態,恍如當年的聯合艦隊再生。
山本五十六以司令官之身份親自率隊出征,心中自有一股悲壯之感,畢竟不是當年那意氣風發的時候,他自己心裏明白,這一次的勝算,十分之小!
不過,不是完全沒有!
關鍵的關鍵,不在煥然一新的戰列艦,而在那四艘山寨航母上。確切的說,是上面拉着的全新艦載機!
兩年前的慘敗讓整個海軍刻骨銘心,用整整一代飛行兵jing英為代價才救回來的殘缺艦隊,讓山本比任何人都清楚,先進戰機的存在是,多麼的重要!
兩年的苦心孤詣,埋頭準備,兩年的忍辱負重,終於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