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遺憾 第九百四十章 兩難_頁2
更新:04-10 14:42 作者:朕御山河 分類:軍事小說
的能力,以及即學會他們的執政方式,能力自然無法獲得很好的提升,能成才就怪了。
所謂有得必有失,若讓諸皇子有太多的鍛煉機會,則他們是可以更快的成才,但同時也會威脅皇帝的絕對統治權,而若是不給皇子們機會,則皇子們永遠都無法得到鍛煉,永遠都不知道該如何治理國家,一旦皇帝突然出現意外,國家就會陷入動盪不安的境地。
所以,在培養接班人的問題上,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培養的太早了,太子會迫不及待的想要上位,會威脅皇帝的安全,而若是培養的太晚了,太子還沒有掌握治理國家的能力,而皇帝卻已經先死了,那就非常的麻煩了。
在兩難之間該如何選擇,是一件非常讓人頭疼的事情,很多皇帝都是因為這個問題沒有搞好,所以,才在皇位更替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聰明的皇帝會在自己已經老邁了之後,選擇讓太子執政,自己做太上皇,這樣,政權的過度會比較的平穩,可多少歲才算真正的老邁呢?是五十歲,還是六十歲,甚至七十歲,要知道,很多皇帝活到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就死掉了,還有很多皇帝,六七十歲了還很健康,甚至有的皇帝很年輕也很健康,但突然間就病重死掉了,從而為國家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對於貪慕權勢的皇帝來,自然是不願意自己的皇位被別人取代的,就算這個人是他的皇子也不行,可他同樣也不願意在自己突然過世之後,繼承皇位的子孫太無能,導致國家的衰敗。
雖然選擇是如此的兩難,可皇帝還是必須要做出選擇的,總不能去逃避這個問題,為此,稍微培養一下,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了,這樣,培養出來的接班人,既沒有取代自己的能力,同時,因為已經具備一定的能力,就算自己出現意外,也有能力掌控整個下,至少,做個守成之君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李隆基會時不時的讓太子去處理一些政務,同時,對太子進行考核和監督,看看太子的能力如何,同時,也看看太子是否有不軌的行動。
因為皇帝早晚都是要老死的,太子才是帝國真正的希望,所以,若是皇帝把所有的政務都交給太子,就等於告訴群臣,太子將來一定會繼承大位,如此,很多大臣為了能夠在新帝上位之後獲得好處,肯定會提前過來表達忠心,讓自己成為太子黨的人,如此,老皇帝一死,這些太子黨的人,就能夠成為帝國最重要的骨幹了。
若是朝廷大批量的大臣,全都過早的去向太子表忠心,則必然有架空皇帝的趨勢,對皇帝的地位非常不利,萬一太子等不及了,最忠心的死黨可能會策劃弒君奪位,如此,皇帝豈不就要慘了,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的例子擺在那裏,皇帝不得不重視。
所以,為了防止朝廷的大臣一邊倒的支持太子,對自己的統治構成威脅,李隆基在培養太子的同時,也在培養另外的替補人選,隨時能夠替換太子,這樣可以分散大臣的關注度,讓大臣搞不清皇帝到底要幹什麼,是不是要廢掉現有太子,把替補的人員扶上去,若是如此,他們若成為太子黨,那下場就老慘了,很有可能就會死路一條。
因為搞不清皇帝的意圖,搞不清大唐帝國下一任的皇帝是誰,如此,很多大臣都會選擇觀望,也就是繼續一心一意的效忠現有的老皇帝,而少量特別自信的大臣,也不會那麼湊巧的選擇同一個人,他們會選擇不同的主子,並站在主子的周圍,為主子出謀劃策,從而形成不同的多股勢力,這些勢力相互平衡,同時,還有更大的支持皇帝的勢力,可以確保當今皇帝的安全。
而皇帝要做的,就是監督這些人,防止他們的力量壯大到讓自己無法控制的地步,同時,也要監控他們的一言一行,防止他們真的去鋌而走險。
自古以來,皇宮發生政變的例子,那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數都數不清的,作為一名靠政變上台的皇帝,自然對政變的套路非常的熟悉了,他自己就是靠政變上台的,為了防止別人也這麼搞掉自己,李隆基必然會做出很多的防範,不但在軍事上有防範,在情報上的防範更加嚴格,就比如搞個十王宅,讓太子和自己住在一起等等,有了這些措施,就能夠更好的控制皇子們了,讓皇子們按照自己需要的水平發展。
這簡直就是批量培養中庸人才,讓多個皇子都具備一定的執政能力,卻也不會很突出,以彰顯現有皇帝的英明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