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 第三章執念_頁2
瓦解會在明年開春後,可是這會兒真的是拿出辦法的關頭了,要是等明年開戰了再想辦法,那是什麼辦法也不管用。
張說表情嚴肅地開口道:「時至今日,府兵名存實亡,以健兵為主的武備是國家主力。健兵要領衣甲、兵器、糧草、戰馬、軍餉,這些都是國庫負擔,好處在常備,壞處是一時無法增兵太多,國庫負擔不起。末氏的牽制一旦崩潰,吐蕃威脅可能死灰復燃,西域、河隴、六詔都要增兵防備,以保持我大晉對蠻夷族的優勢。」
程千里道:「我們沒法深入進攻吐蕃高原,只要吐蕃內部沒有利用之機,終究是中原大患;而東北反覆的契丹、奚佔地不過數州之廣,人口也少,沒有實力對中原造出根本威脅。武備國策重西輕東才是正道啊。」
「程相熟知兵事,看法與我相同。」張說忙拉攏程千里,他沉默了一會又道,「為了穩定河北,須調返河東幽州兩鎮兵馬;要保守營州不失,只能讓安東都督府增兵。東北兵力權重太大,營州駐紮的健兵太多了。」
竇懷貞道:「榆關外多是胡人,咱們為何非得遷那麼多人過去、駐紮那麼多健兵?依我看,杜暹打下來營州也是功勞,封了一個邊將徵募邊軍就行了。」
「如果竇相公說的法子管用,營州何以多次易手,依附的胡人何以反覆無常?」張說沒好氣地說。
在政事堂的看法裏,攻佔營州的負擔顯然比得到的利益要大,拿商人的話說就是虧本生意。不過攻佔此地的杜暹都升官了,這項軍事行動也得到了皇帝的承認,現在去翻案既得罪人阻力又大,反正不好辦。
當然朝臣們並不認為開疆闢土有什麼不對,只是以往在東北的進取都是以收買招降胡人部落為主、直接調兵駐紮為輔,利用政治和外交的辦法來降低成本。去年起薛崇訓及一眾武將出身的大臣極力想在東北擴張,佔領營州後區劃州縣遷徙百姓駐紮健兵,這種擴張和以前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正好當時吐蕃內亂,突厥被驅趕到漠北,晉朝外圍的軍事壓力驟減,所以在營州的一系列行動沒有什麼問題跡象;這會兒西邊吐蕃的局勢稍有變動,問題一下子就暴露出來了。
眼下的問題,如果按照政事堂的政見有非常乾脆的解決辦法,健兵直接放棄營州,地方兵守得住就守、守不住丟了也屬正常,畢竟那地方活動最多的是胡人,還沒有漢化。營州失守會帶來很大的犧牲,遷徙和被流放到關外的漢人一旦失去營州據點處境不容樂觀;不過晉兵回防河北幽州一帶就很容易,那裏是漢民已有的土地,水陸交通便利,守衛的成本要小几倍。
另一方面,人們發現遼東氣候寒冷,可那裏的土地既可以遊牧也可以耕作,對漢人來說就十分有價值了;只是迫於晉朝西面的軍事變化,心急也不容易消化地盤。
利弊權衡顯而易見,問題出在皇帝薛崇訓身上,大臣們難以理解他為什麼會對幽雲之地如此執着。人都會有一些心理上的執念,薛崇訓正是受了「安史之亂」及宋代知識的暗示,產生了很固執的意識;而他又是一個有實權的皇帝、獨|裁者,個人的見解對整個帝國的走向都影響很大。
不過現實擺在面前,東北面讓步好像是最明智的法子,而為大局着想犧牲一些人一貫是人們可以接受的理念。如果真的要改變營州的策略,那些被流放的漢人以及遷徙的百姓將會怎樣?杜暹的鐵騎在營州屠戮胡人動輒萬帳,風水輪流後的血腥不言而喻。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