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 二四七 粉身碎骨渾不怕(十五)_頁2
更新:09-01 18:02 作者:美味羅宋湯 分類:軍事小說
丈夫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卻又有些可憐。
……
「呵呵,這個劉老四,真是火爆脾氣。」朱慈烺很快就知道了自己走後所發生的事。他在書房裏,擺弄着一支長槍,這是剛剛拿到手的樣品。與其他鳥銃不一樣的是,這支火槍不再用火繩引燃火藥,而是用燧石。
這就是燧發槍。
早在崇禎八年,朱慈烺得到了剛剛刊行的《軍器圖說》,就對燧發槍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然而那年實在是多事之秋,張獻忠攻破了鳳陽、曹文詔戰死,頗有風雨飄搖之象。朱慈烺也是在那年取得了整理奏章的權力,然而一介稚童對年富力強的皇帝父親可謂毫無影響,只能在一旁乾瞪眼。
《軍器圖說》是畢懋康親自進獻的。當時他已經致仕,但曾經的兵部右侍郎要進獻一本軍國大用的書籍,誰也不敢從中阻攔。
也沒有阻攔的必要,因為崇禎皇帝翻了幾頁之後就束之高閣,哪怕朱慈烺再三說這種燧發槍看起來威力更大,用起來更加便捷,崇禎帝也沒有往心裏去。
這個大齡文藝青年更在意大明官員是否忠心,兵士是否賣命,而且對他來說三眼銃和鳥銃已經足夠好了,之所以眼下時局糜爛,與武器無關,不值得費心更換制式裝備。
因為火器的敏感姓,朱慈烺也不可能在大內的小工坊里試製。他試圖聯絡畢懋康,但這位有眼光的老臣很快就撒手人寰,甚至整個畢氏家族都脫離了朱慈烺的接觸。直到甲申三月,朱慈烺到了山東,才專程派人去了群山環繞的歙縣,尋訪畢懋康的子侄和曾經的門人。
等張繼孟到了膠州,朱慈烺終於鬆了口氣。
張繼孟此人原是畢懋康的門客,也是《軍器圖說》編纂工作的參與者。從他能夠為此書寫序來看,很有可能承擔了大量的實際工作,只是礙於慣例,必須吹捧自己的恩公而已。
這就像《呂氏春秋》並非呂不韋親自艹刀一樣。
似乎是為了印證朱慈烺的猜想,張繼孟也帶來了畢懋康去世之後試製出來的最新式燧發槍,表明燧發槍的研製工作並未停頓。與他一同來的,還有畢懋康的侄子,畢登翰和畢登輔兄弟二人。在這三位老爺的帶領下,還有家人、工匠等四十餘人,可以說是一個大團隊了。
「儘快把張繼孟和畢氏兄弟的告身發下去。」朱慈烺端起槍,抵在肩頭試了試,發現槍托並不貼身。他撿起筆在紙上又寫了一條,繼續對陸素瑤道:「讓派去的人多帶點編制文書,凡是師傅統統納入東宮,學徒中的佼佼者也可以錄用。」說罷,將案頭的便簽紙給了陸素瑤。
陸素瑤在接過的瞬間就自覺將紙對摺起來,封入信封,卻還是不小心看到上面第一行寫着:分部件,規通止,別坊製造。
儘可能地標準統一,流水線生產。
陸素瑤知道這是東宮的不二法門,據說是從秦人的《工人程》和《均工律》裏發揚出來的。不過這也是外面文臣之間的傳言,無從證實真偽,因為這種古書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誰也說不清大內庫藏或者誰家的藏里是否真的有。
「殿下,」陸素瑤道,「那劉肆與朱家駿怎麼處置?尤老將軍還在氣頭上呢。」
朱慈烺放下手裏的燧發槍,仰起頭,不答反問:「之前我交代過的,那個,讓宮女與軍官相親的事,進展如何了?」
如果不是發生了劉肆這件事,恐怕朱慈烺還要過很久才能有暇過問。然而現在既然問起來了,就是明確給尤世威和皇帝一個答覆。
自古以來,「任官封爵」是上位者的公心,所謂官以任能,爵以賞功者。
而君主的私恩,除了「言聽計從」和「解衣推食」,就屬「賜婚成家」最大。
看來劉老四無論如何都得脫離單身了。
陸素瑤是個近乎工作狂的人,其他宮女三班輪班,她卻常常一人上兩個班。沒人嘲笑她,因為幹得越多,就意味着她在太子身邊的分量越重要。這種婚嫁大事,非但關乎軍心的安穩,同時也關乎宮中姐妹的終身幸福,肯定得放在心上。
唯一的問題是如何保全女官們的顏面,總不能帶着適齡的女官去各個營頭站開一排讓丘八們選吧?那也太便宜他們了!
此時此刻卻又不一樣了,既然是具有「言外之意」的政治行為,那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