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外慧中 第十三章安南舊話_頁2
,封為安南王,在趙氏祖籍陪都南府設安南王府,趙氏宗祠也隨之南遷。
這就是安南王趙家的起始,所以南府趙氏雖然姓趙,卻是正宗皇族。最早的安南王梁興邦是梁世釗原配所生的嫡子,只不過原配早死,一路陪着梁世釗打天下的是他的繼妻。從來有後娘就有後爹,梁世釗也一樣,心裏更疼繼妻所生的次子梁興業,猶豫數年,終於在繼妻的枕頭風不斷吹拂下,狠狠心把長子過繼給了已絕後的短命皇帝趙承祖。
梁興邦好好的太子爺,被偏心的父皇硬拗成了前朝餘孽,只怕連弒父奪位的心都有,可惜他不是乃父,手裏沒兵權,縱有心亦無力,只得忍淚去了南府,眼巴巴地看着繼母所生的弟弟成了太子。
梁世釗臨終之際,總算找回了一點良心,抖抖索索地發了最後一道恩旨,允諾安南王府的王爵世襲罔替,只要不起兵謀反,後代子孫不得虢奪安南王府的王爵與封地。
這確實是恩詔,因為按梁國律法,藩王封號是逐代削減的,比如這一代是王,下一代就是公,然後是侯……傳五代而絕。若子孫違法亂紀,皇帝可以虢奪封號,收回封地,甚至直接貶為庶民。
梁世釗死後,太子梁興業繼位,給安南王府又發了一道恩旨,特許安南王可以把封地再分封給自己的子孫,其他藩王無此權力。
這道聖旨表面上看起來是恩旨,擴大了安南王的權限,其實用心很惡毒。說穿了,就是一個大餅分解計劃,大餅不斷地被細分,最後成了聚不起的碎末,再也沒有任何跟朝廷對抗的力量。
梁世釗的最後一道恩旨,在某種程度上保障了長子的利益,但對次子極其子孫而言,又等於在他們心裏紮上了一根刺。「起兵謀反」跟「謀反」可不同,要人為製造謀反罪名其實不難,只要在哪裏搜出一件龍袍就可以了,但「起兵謀反」重在「起兵」二字,非起兵不足以定其謀反。
為此,安南王府數年來從不養兵,王府及幾處別苑的護院總數不超過一千人,就連酷愛打馬球的現任安南王趙延昌都只養一種叫烏豹的矮種馬。無兵無馬,朝廷想栽贓一個謀反罪名給安南王府,比登天還難。
據聞趙興邦(即梁興邦)死前曾留下了一本遺訓,其中主要有兩點:其一,凡安南王府子孫,不得領受軍職;其二,凡安南王府子孫,只准娶妻,不許納妾。
第二點還有更重要的補充說明,但這話只宜傳之於耳,不宜宣之於口,那就是,每任安南王妃,只生一子以襲王爵。
也不知這家人是怎麼控制生育的,從趙興邦起,安南王府就數代單傳。趙興邦還有女兒,到趙延昌這一代,連女兒都沒有了,趙延昌是獨苗,他兒子趙佑熙也是獨苗。
這就叫「上有決策,下有對策」,朝廷看着安南王府佔去的那大片土地實在刺眼,一心想吃掉它,吃不掉分細拆零也好,誰知安南王府更狠,人家每代就生一個兒子,想分都沒人分。
轉眼幾代過去了,大餅還是那個大餅。上京皇宮裏的主子嘔都要嘔死了,他自己眾多的妻妾子女可是老實不客氣地跟他要封號要封地,屬於皇帝名下的那塊大餅,近百年來不斷地被細分,到現在,封地最多的壽王,其土地面積還不到安南王的十分之一。
如此的家業,如此的權勢,而且還沒有妾室爭寵,也難怪京城的名媛們要打破頭了。
安南王世子趙佑熙會得恐女症,其實也很好理解,這就跟可憐的唐僧哥哥怕女妖精一樣,當遇到的每個妖精眼裏都閃出飢餓的綠光時,誰有那麼好的心理素質,不嚇得退避三舍呢?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