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再起 245秉燭夜讀_頁2
更新:04-20 07:23 作者:淡墨青衫 分類:軍事小說
一句痛快話,拱手道:「承情之至,荃公請放心,不論旁人怎麼說,我的紅旗是一定回皖北了。」
有張樂行這一句話,李鴻章自覺不虛此行,於是也鄭重還禮,再一次叮囑道:「我在此耽擱不得了,實話同老樂你講,還有兩鎮的主力淮軍就要開來,如果不決斷,大軍就會當真動手,到時候,就算有少量捻軍走脫,也不過是流匪,多費幾年事罷了。老樂為了跟隨你的皖北漢子們想想,一定要有所決斷。」
張樂行默然不語,深知李鴻章所言是實,於是帶着自己的親隨返回,自去與其餘地捻首商量。
這一天兩軍沒有接戰,中軍鎮四處撒開偵騎,也並沒有發現捻子有大股拔營起寨逃走地跡象。軍報回來,李鴻章稍稍放心。這一次幾乎是張華軒親自委託他把這件事辦妥,而捻子的事情一了,北方除了外蒙有些麻煩外,幾乎算可以沒有戰事了。\\\
這一天倒是好天氣,天空蔚藍,輕風徐徐,盛夏時節難得有此清涼感覺,全軍上下,除了斥候外都擇陰涼處歇息,李鴻章卻是心亂地緊,雖然不曾失態自己去看捻軍的情形,不過手下的親衛騎兵們,卻被他一直派遣出去,去打探捻子的情形如何。
如果捻子拔營起寨,這一次他的任務便是失敗了。只能由得鄭安遠先追擊,咬住捻子,然後通知一天後就趕到的主力大軍加快腳步,反正捻子內老弱甚多,精壯要護住婦孺一時也走不脫,等主力趕來,一起窮追猛打,殺得多少是多少罷了。
不過這樣一來,心裏是實在的不甘願。
這一次打一下,拉一下,捻子確實已經被打服了。如果這樣的情形捻子還不降,那麼就當真沒有辦法了。
當然,最蠢的結果就是捻子不降也不走,原地挺着。
想到這裏,李鴻章面露悲涼之色。如果是這樣,那麼,這近二十萬人的皖北人要多半都死在這裏了。
捻子雖然不能說是禍亂一方,不過在三河尖這裏也肯定不會受地方的歡迎。二十萬人人吃馬嚼,軍紀就算好也必須得擾民。軍紀不好,那更不必說了。
等淮軍主力一來,捻子自然是被殺的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到時候早就憋足了一口氣的四周百姓絕不會對敗逃的捻子客氣,而緊鄰三河尖的湖北那邊,早就有不少本地的團練武裝枕戈以待,只要捻子逃竄鄂北,迎接他們的也將是大刀長矛。
二十萬捻子能剩下多少,李鴻章很懷疑。
一想到第一次獨立辦差就失敗,李鴻章就鬱悶的不行。整個下午,他都在軍帳里來回的徘徊,嘆息,到了傍晚間,伙夫們送來的飯食他幾乎一口也吃不下去。
入黑之後,前方偵察的斥候發覺捻子大營內有異動,李鴻章差點沉不住氣,當場就要失態。好在,他多年的養氣功夫使得他沉穩下來,只是下令繼續監視,如果發現捻子確實有要逃走的跡象,那麼,就請鄭安遠出動中軍鎮追擊。
與患得患失的李鴻章相比,張之洞就要輕鬆許多。這一天幾乎是在完全無事的況態之內度過。他閱讀了很多塘報,感覺對新朝的很多政治措施摸到了一點脈門。
軍制可以說是幾個兩元化的結果。
首先,是野戰部隊與地方鎮守部隊之分。野戰軍四處征戰,並不特定駐守在某一處,而是經常調動,甚至會駐紮在山溝里,這一切,只會保持野戰部隊的精銳程度與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體力,毫無疑問,淮軍的野戰部隊將會在完全的制度下保障下,始終如現在這般能征善戰。
地方上,則在雄城要隘設立內鎮軍,專責保護地方。而地方也有資助及與內鎮軍隊合作的義務,軍鎮子弟,也以本弟良家子弟品性與體格都出眾的青年擔當,在優厚的待遇及一定的服役年限之下,這些出自本土的青年子弟會以最飽滿的熱誠來保護地方,這一點,是與中國以往的任何一種軍事制度都絕然不同的。
然後,便是總體制度上的多元化。軍令部與軍法、後勤、軍情、總參等各部職責不全,而且又完全平行,可以說,是保障了軍隊內的體系足以把軍隊管理的井井有條而不致於混亂,又不必忌憚任何人在軍隊中攬權。
這制度當真是妙極了,年輕的張之洞借着燭火研讀着淮軍與政府中的種種架構條例,激賞不已。
最新全本:、、、、、、、、、、